乾清宫外,陆湛刚迈入乾清门,陈忠领着几名小火者便迎上来,“三年不见,平西将军越发英姿勃发,真是英雄少年,羡煞杂家这把老骨头了。”

    “陈公公老当益壮,朝夕陪侍君侧,子平怎敢与公公相比。”陆湛此言并非谦辞。

    陈忠在隆康帝还是汝南王世子时,就在身边伺候,写得一手锦绣文章,皇帝登基就封他做了司礼监掌印,掌管朱批大权。一时间,风光无两,朝堂内外,无人不巴结奉承于他。

    一品大员见到陈忠都要行礼,在外人眼里,陆湛能得陈忠亲自相迎自是莫大荣光。陆湛却知晓,这不过是隆康帝做给世人看的。

    陆湛母亲已故的丹阳大长公主,是隆康帝名义上的长姐,对长姐唯一的子嗣,隆康帝多少要表示点亲情。

    乾清宫内,内阁首辅严信和次辅徐资早就来了,严信身材矮小,却站姿笔直,六十多岁了依旧精神矍铄。徐资四十出头,身材修长,因他常年含胸俯首,又总是站在严信身后还隔着段距离,显得没什么存在感。

    正中的龙椅空无一人,隆康帝还未到。

    陆湛跟两位大人见过礼,严信熟络地嘘寒问暖,足足换过两次茶,隆康帝这才从里间偏门走出来。

    他穿着一身月白圆领道袍,未着冠,头发像道士一样用白玉簪子简单簪着。身形比之三年前更加消瘦,除了面色灰白,倒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几人见礼,山呼万岁。

    隆康帝行到陆湛身前,亲自扶起他,“子平,回来就好!一去三年,你把西北护卫得很好,颇有乃父当年之风,朕心甚慰。”

    镇国公陆挚年轻时叱咤风云,镇守山西宁夏一带,从无败绩,敌人闻风丧胆,送他绰号“常胜将军”。却不想9年前宁夏镇一役战败,5万将士全军覆没,镇国公陆挚一世英名尽悔。

    真是世事难料。

    隆康帝哀叹一声,拾阶而上,一挨到龙椅上,整个身子就像被人抽了骨头一般斜摊着,随手从桌案上拿起一块玉把玩,“子平,你给朕说说西北的近况。”

    “臣正有三事,启奏万岁。”

    “哦,快说与朕听。”隆康帝来了兴致,强撑着坐直了身体。

    “蒙古两部不合,鞑靼部内乱,俺答汗自古无暇,我大军才在此战中侥幸获胜。臣启万岁,增加军需,勤加训练,以备蒙古两部不时侵扰扣边。”

    隆康帝摩挲着手里的玉铭,时而举到鼻边嗅一下,似乎并没听到陆湛说什么,又好像在思考他所说之事,良久抬头问严信和徐资,“你们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