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自然知道,除了福彭之外,玉柱还有个混血女儿,一直在府外无法归家。

    雪薇混血得太厉害了,一看就知道是洋婆子所生。

    此时的洋人,并不是鸦片战争之后,打得大清满地找牙的那帮洋人。

    这个时代的大清君臣,没谁瞧得起洋人,一直蔑称为西夷或是西蛮。

    不然的话,以玉柱的盛宠,康熙龙心大悦之时,或许就松了口,允她认祖归宗。

    乾隆帝接见马嘎尔尼的时候,大清和带英的官员,还为是否行跪礼,有过激烈的争论。

    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为什么要同你们进行贸易交流?

    这是乾隆轻蔑的反问。

    然而,在传记中,马嘎尔尼毫不掩饰地写道:他们毫无科学知识,他们对于先进的技术毫无兴趣。皇帝大臣个个无知又高傲自满,而他们的士兵也只是一群拿着棍棒刀剑的农民,懒散而毫无纪律……我敢断定,他们根本不适合打仗,那怕是欧洲一个小国也能够将其征服。

    “你小子真无趣儿,还是李光地明白朕的心思。”老皇帝十分不悦的数落玉柱。

    李光地就非常善于窥测圣心,老皇帝的藏头话,全都听得懂。

    只是,玉柱的态度异常端正。不争辩,不解释,只是竖起耳朵,聆听教诲,却坚决不改。

    兵权在握,也就足够了,要的太多了,很容易扯着蛋。

    在诗词的方面,玉柱也确实没有捷才。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处处拔尖,而故意藏了拙。

    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那可是旗人里边难得的文武全才。

    结果,纳兰容若在老皇帝的折腾下,郁郁寡欢的早逝了。

    巧合的是,在老皇帝的身边,张廷玉也是个没有捷才的家伙。他以办实事出名,而不图诗词颂圣的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