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终究不是皇子,大义名分上,差得太远了。

    就算是老皇帝现在驾崩了,除了六千新军之外,没人会跟着玉柱冒险。

    又过了几天,玉柱借着主帅的权力,把老十四和年羹尧一起支去了西宁。

    反正吧,要从青海进兵雪域,只能在西宁囤粮。

    按照玉柱的想法,为了防备准噶尔人的半道劫粮,就要利用兵力雄厚的优势,沿途建设十几个大兵站。

    每个兵站,驻军一万,囤粮十几万石。

    即使是准噶尔人来了,只守不攻,也足够守到援军赶到。

    这种搞法,看似异常呆板。实际上,有针对性的克制了,准噶尔人机动力强的优势。

    没办法,准噶尔人的骆驼多,打不过了,就往沙漠里一钻,清军只能望沙兴叹。

    建立兵站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怕被攻破了一处兵站,整个前线大军,也不至于饿死。

    这便是风险分摊的好办法,绝不把鸡蛋,全都搁到一只篮子里。

    玉柱用兵,不喜欢搞出奇制胜的小把戏,一向都爱用阳谋,硬是逼迫敌军就范。

    上次,在准噶尔盆地那里,玉柱就待在轮台老县城里,始终不挪窝了,逼着策妄阿拉布坦,必须带兵主动进攻。

    说白了,玉柱的搞法,都摊开在了阳光下。噶尔丹策零和大策凌敦多布,看得很明白,却又无可奈何。

    在玉柱的命令下,从西宁,一直到唐古拉山山脚下,沿途设立了十几个兵站。

    兵站的建设图纸,都是玉柱亲手画出来的。

    挖沟,垒墙,引水,拒马桩,囤粮食的高台,等防御用的设施,样样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