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养妓为妾一事很快被皇帝听闻,龙颜大怒,皇后跪在麟德宫大殿中替恭王母子承担了皇帝的训斥。
这些年,因为前太子秦舒和恭王,皇帝多次问责皇后,一人厌倦,一人麻木,一双人堪堪活成了怨偶。
“慈母多败儿。”
“朕很失望。”
“皇后需要反思。”
皇后望着膝下起纹秋水席的纹路发怔,放任这些熟悉的措辞在耳边经过,终于等到皇帝道一句:“你去吧。”皇后方回过神告退。
等皇后离开后,皇帝召见了中枢衙署的要员,再次商议官员斟定一事。
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前来时,手持一摞书册,引来周围官员们侧目,但因皇帝在场,众人都不便出声询问。
“爱卿们的奏折朕已阅,”皇帝开口,唤回他们的注意道:“目前杭州刺史的出缺,荐举现任京兆府尹公孙澈的衙署颇多,看来公孙澈近些年在京的政务很能服众。”说着看向吏部尚书田青禾道:“即日起公孙澈外调杭州刺史,吏部负责与京兆府交接相关事宜。”
田青禾领命后,皇帝道:“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个职位,各衙署荐举的人选有异,其中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和尚书左仆射贾旭恒两位大臣的呼声最高,两位爱卿不分伯仲,朕拿不定主意,无法私自斟夺,故请众爱卿参议,爱卿们有何看法?”
话落,无人应声,是不敢。杨书乘倒台后,其在中书门下省的同党基本已被纠弹罢免,当朝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多由一人兼任,凡出任这两个职位的人,那便和之前的杨书乘的官阶相同,主领政事堂。若再被皇帝点个中书门下省平章事的使职,那就成了下一任宰相。
这是朝中负衡据鼎的官职,通过奏折荐选官员,是出自各衙署的名义,落笔时不必瞻前顾后。当着皇帝的面荐举官员,措辞未经精雕细琢,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沉默中,御史大夫池浚手持玉笏俯身道:“回陛下,臣以为尚书左仆射贾大人堪当此职。”
听他如此说,贾旭恒看向他,听得是一愣,心中疑云渐起。其他官员各怀心思,微微抬首看向龙颜,一声不言,只是静观。
“缘由?”皇帝问。
“回陛下,”池浚道:“军粮案中,上官瑾等人之所以蒙受冤屈,除了佞臣谋害之外,户部尚书段浔也存在渎职之失。”
“近日御史台针对户部的弹劾朕都看了,”皇帝道:“朕之所以没有批复是因为军粮案一案中,军粮外调的章程并不通过户部尚书之手,此案的关节在于杨书乘在户部仓部的仓纳谷牒上做了文章,杨书乘和前太子的构陷才是主因。”
池浚俯首,放下笏板,似是不准备再进行弹劾。此时,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本人发声道:“感谢陛下为臣申辩。”他放下手中玉笏,高举那摞书册道:“池御史的弹劾臣无不认同,臣兼任户部尚书多年,在户部政绩寥寥,有过无功,但臣并没有虚掷精力,《晋史》、《隋史》臣已修撰完毕,请陛下查阅。”
这些年,因为前太子秦舒和恭王,皇帝多次问责皇后,一人厌倦,一人麻木,一双人堪堪活成了怨偶。
“慈母多败儿。”
“朕很失望。”
“皇后需要反思。”
皇后望着膝下起纹秋水席的纹路发怔,放任这些熟悉的措辞在耳边经过,终于等到皇帝道一句:“你去吧。”皇后方回过神告退。
等皇后离开后,皇帝召见了中枢衙署的要员,再次商议官员斟定一事。
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前来时,手持一摞书册,引来周围官员们侧目,但因皇帝在场,众人都不便出声询问。
“爱卿们的奏折朕已阅,”皇帝开口,唤回他们的注意道:“目前杭州刺史的出缺,荐举现任京兆府尹公孙澈的衙署颇多,看来公孙澈近些年在京的政务很能服众。”说着看向吏部尚书田青禾道:“即日起公孙澈外调杭州刺史,吏部负责与京兆府交接相关事宜。”
田青禾领命后,皇帝道:“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个职位,各衙署荐举的人选有异,其中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和尚书左仆射贾旭恒两位大臣的呼声最高,两位爱卿不分伯仲,朕拿不定主意,无法私自斟夺,故请众爱卿参议,爱卿们有何看法?”
话落,无人应声,是不敢。杨书乘倒台后,其在中书门下省的同党基本已被纠弹罢免,当朝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多由一人兼任,凡出任这两个职位的人,那便和之前的杨书乘的官阶相同,主领政事堂。若再被皇帝点个中书门下省平章事的使职,那就成了下一任宰相。
这是朝中负衡据鼎的官职,通过奏折荐选官员,是出自各衙署的名义,落笔时不必瞻前顾后。当着皇帝的面荐举官员,措辞未经精雕细琢,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沉默中,御史大夫池浚手持玉笏俯身道:“回陛下,臣以为尚书左仆射贾大人堪当此职。”
听他如此说,贾旭恒看向他,听得是一愣,心中疑云渐起。其他官员各怀心思,微微抬首看向龙颜,一声不言,只是静观。
“缘由?”皇帝问。
“回陛下,”池浚道:“军粮案中,上官瑾等人之所以蒙受冤屈,除了佞臣谋害之外,户部尚书段浔也存在渎职之失。”
“近日御史台针对户部的弹劾朕都看了,”皇帝道:“朕之所以没有批复是因为军粮案一案中,军粮外调的章程并不通过户部尚书之手,此案的关节在于杨书乘在户部仓部的仓纳谷牒上做了文章,杨书乘和前太子的构陷才是主因。”
池浚俯首,放下笏板,似是不准备再进行弹劾。此时,集贤殿学士兼户部尚书段浔本人发声道:“感谢陛下为臣申辩。”他放下手中玉笏,高举那摞书册道:“池御史的弹劾臣无不认同,臣兼任户部尚书多年,在户部政绩寥寥,有过无功,但臣并没有虚掷精力,《晋史》、《隋史》臣已修撰完毕,请陛下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