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山拍拍侄儿方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自从三妮进来方家,方文就把自己从孩子里□□,和方大川方大山一样的吃高粱米。

    在袁爷爷的杂交水稻没有普及前,东北的农作物以高粱米和玉米为主;蔬菜以土豆、大白菜为人们的餐桌主菜。

    “进屋看书去吧,菜我做。”

    “不用,二叔,我蒸几个窝头,把萝卜条子也一起蒸了。”

    窝头的原料是玉米磨碎的粉,比不得白面,嚼一口在嘴里又干又渣,味道还是香甜的,至少比很多人家参了康皮子的好吃。

    萝卜条子是红皮大萝卜去皮切成条,先腌制再晾晒成干,吃的时候上锅一蒸,柔软有劲道,拌上辣椒油,香香辣辣很下饭。

    “今天不蒸窝头了,把外面冻馒头拿回来几个,再炒个土豆片,你领着弟弟和爷爷一起吃。”

    方大山边说边从墙角的一个小筐里拿出三个土豆,每个都有两个鸡蛋那么大。

    这一番话和操作,弄得方文眨着眼睛开始脑筋急转弯。

    “二叔,今儿个、今儿个啥日子?”

    是啊,今儿这么吃是二叔又涨工资了吗?还是有啥喜事?

    “你别管了,今儿就这么吃。给,看看这是什么?”方大山从衣服后面裤腰里扯出一个纸包,递给方文。

    方文一看纸包的长方形,厚厚的,心里一阵狂喜,猜到了一点。

    心急火燎拆开报纸包,果然一本厚厚的书方方正正躺在方文手里。

    方文激动的抚摸着书面硬纸板上的几个大字:资治通鉴,手抖得厉害。

    翻开里面,泛黄的纸质,厚实硬挺,竖排版的繁体字,说明这本书有着浓重的历史。

    “二叔,还是竖版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