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用的是倒焰炉原理,也是现有条件下比较可行的。

    问题同样不少。首先是没有坩埚,盛放铜粒的器皿缺乏,王峰只能用陶碗,至于能不能顶住高温,暂时是顾不上了。陶碗自然不能直接放到炭木上,只能用泥做了个小泥凳,把碗放在泥凳子上。加炭口低于泥凳上平面。

    当然,既然是倒焰炉,如何倒焰就是个大问题了,这个也是让王峰烧脑最久的事。烧脑的最终结果是在陶碗的上方加一个盖子,盖子中间留一孔洞……

    王峰的设计原理是:火从下面起,遇到盖子火回头烧向碗内,然后从盖子中的孔洞排出……为了让火回头,王峰把盖子做成弧面的。为了支撑盖子,又给盖子加了三条粗腿……

    特别交待一下,这里所用的陶碗,泥凳子,泥盖子,全是量身特制的,与日常生活用的有极大的不同,并且是经过高温测试的。

    王峰真正的用倒焰炉来练铜是六月二十八日,距首次练出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中,七天是设计炉及陶碗,盖子凳子,其他时间都用在高温测试上了。光是烧坏的就有好大一堆,有炸裂的,烧焦的,烧化的……几乎各种情况都出现过。

    王峰现在用的这些是用山石砸碎磨成粉状后掺着泥土摔打后制作的。高温测试的结果是基本可用,没炸裂,没烧化,甚至还出现了少许玻璃态釉面。

    窑洞也是新做的,不高,七十厘米高,内膛直径四十厘米,置陶碗凳子高四十厘米,陶碗直径二十厘米,高十厘米,顶部距上盖约五厘米,上盖厚五厘米,盖下部有弧面,因此盖子的厚度并不一致,中间孔洞为六厘米,稍微加高,由于鼓风机的使用,并未作加高处理。鼓风机还是原来样式,只是轴孔换成与陶碗一致的材料,并且可以加润滑油(动物油脂),这些鼓风机轻快许多,效果好上不少。

    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许,王峰将半碗装有铜粒的陶碗放置到窑中的小凳子上,然后把盖子盖上。由于窑的改变,支撑盖子的三条腿取消了,直接盖子当了窑顶。再用泥糊住缝隙。又做了最后的检查,开始点火!

    王峰今天的助手是龙根,做为助手其实并没有多少事可做。只是递些木炭,然后合力把盖子盖上。当然现在是摇鼓风机。这个要均速,忽大忽小可不行。龙根是个老实人,不爱说话,一边摇着鼓风机,一边看着孔洞的火苗窜的一尺多高,火苗高了减速,低了加速……王峰则根据放置在一边的滴漏计时器指示时间,适时的添加木炭。然后和龙根轮流摇鼓风机,虽说鼓风机不重,但一个人一直单调的做一个动作,同样很累的。

    整个冶炼过程按计划进行了三个小时,然后停火冷却。

    趁着这个时间,二人回到住地院子吃饭。

    对于开窑王峰是很期待的,希望能得到自已想要的结果。盖子抬下时还很热,窑内的温度还很高。王峰又摇了一会鼓风机,窑内的温度才慢慢降下来。

    戴着特制的兽皮手套,王峰小心的起装铜粒的陶碗取出来,放入旁边陶盆的水中……

    效果比想象的要好:铜没有与陶碗发生粘连,很轻松的便取了下来,明显的一个半球形。只是下面是铜块,上半部却是明显的矿渣,大致看来,铜与矿渣基本上是各一半的样子。王峰当初装的铜粒是一公斤,现在再称时却少了零点零八公斤。王峰用的是天平称,由星亲自造的,相当的精准。称量后,王峰才细细的敲打掉上面的矿渣……

    最后的成品铜重零点六一公斤,对于这个结果王峰是满意的,这个产量已经是不低了。

    当然也有让王峰疑惑的地方,铜块整体显黄色,却有明显的淡青色的云状纹。开始王峰以为是弄脏污染了,用手套使劲的擦,结果铜块被擦的锃光瓦亮,而云纹依然存在。想来应该是混入了某种未知的元素或杂质。

    在王峰第一得到铜块的第三天,即七月一日,准确说是当天傍晚,飞石部落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