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启八年的冬天,整个奉京城都在议论佑安公主开办书院的事。

    佑安公主是当今天子的胞妹,大邺朝国运式微,老皇帝走得年轻,子嗣凋零,就这么两个孩子。

    当年新皇坐上龙椅的时候还是个儿皇帝,佑安公主也只是个不思进取的小废物。朝中政务有大臣打理,儿皇帝每天拖着胞妹游山玩水嬉戏逗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挥金如土穷奢极侈的生活作风。后来皇帝年纪稍长些,受不了大臣的连番规劝,就撇下他的小妹,回归朝廷了,从此立志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

    可惜好皇帝与好兄长不得兼顾,皇帝因此感到十分愧疚,对佑安公主便愈发宠溺。

    公主十二岁的时候,皇帝大手一挥,在皇城风景最好的地段给她划了一块地,建了奢华无比的公主府,顺带把大邺朝最富盈的一处矿脉划到了她账上,美其名曰是嫁妆。

    佑安公主摊上这么个皇兄,有钱有闲有人纵容,干了不少仗势欺人的事。提起她的名号,世人皆摇头啐叹避之不及。

    如今这开办书院的消息一出,满城风雨议论了三月还不曾停歇,雪花般的折子递到皇帝案上。

    主要这大邺朝的书院,确实有些不同。

    大邺朝运转百来年到此,世家权贵的势力在官场中盘根纠错,最终在几方书院里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江南世家一脉的闻鹿书院,中原派系名下的和裕书院,还有奉京城内的庆宁书院,尽收各地权贵子弟,通过徒有其表的内部考核,代代相护,到如今大邺朝官场上近九成都是书院子弟。

    书院入学门槛极高,钱权二字都不沾边的寻常百姓不配走这样的捷径。他们想要入仕,只能从资质参差不齐的私学一步步苦读往上,从地方试考到京考,一路过关斩将去竞争大邺朝官场那不到一成的份额。

    佑安公主办书院,若是收些闲散的富贵子弟陪她玩玩也罢,可偏偏她递了折子说要收那些读不起的平头百姓才有意思。

    皇帝宠起胞妹来是个没原则的,勾了朱批还亲自赐了匾额,题了龙飞凤舞四个大字——“佑安书院”。

    意味着书院一旦办起来,就能和久负盛名的三大书院一齐参加内部考核,往大邺朝的官场上送人了。

    大邺朝的官职到如今已是满配,平头百姓进一个,权贵子嗣们就少一个。

    精于算计的权贵们自然不满,可耐不住民心所向。

    有人说,皇帝后宫清净,却把昏君的架势全使到了公主身上,宠溺起来昏聩无道,连国之根本都要动摇。

    有人说,佑安公主此举乃有大谋,打破世家垄断,造福天下百姓,理当受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