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5)
卫国公府给,四皇子就拿着,谁还会嫌钱多烧手,尤其是中宫势大,他和母妃虽然不至于受到苛待,但凡是都要照章程办。
比如每个月的份例,规定多少那就是多少,想拿布匹换碳火都不成,额外花钱买倒是可以。
所以钱这个东西,在宫里头还是很有用的。
“替吾和母妃谢谢外祖母,母妃不方便回去,等过了年,吾找时间去府上看望外祖母。”
顺便也出去转转,省得总闷在宫里。
方明朗只当是四皇子年后会请半日假出来,虽然皇上不待见他们卫国公府,但府上毕竟有祖母在,四皇子外出探望长辈,也是应有之义。
所以一口便应下了,谁能想到四皇子能请足足十日的假,本来寒假也才只有半个月的时间而已。
方明朗的假期已经被母亲安排的明明白白,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肯定是要待在府上的,剩下的日子,年前去徐府听课,年后跟着外祖父去城外庄子上小住一段时间,直到开学为止。
外祖父喜清静,自从致仕之后,每年一过初一,就要搬到城外庄子上去住,住多久就全凭自己的心意了,或许初春就回来,或许还要在庄子上避暑,一直到夏末才回。
徐氏已经跟父亲和兄长商量好了,让两个孩子年后都跟着去庄子上,一来可以跟着读书,二来也让两个孩子寻一份清静。
就今年这情况,亲戚和族人来了府上,还不知要怎么抱怨国公爷呢。
“府上又不是请不起先生,何必让他们两个孩子这样来回折腾,我正想找你商量呢,明晰只比明渐大两个月,可以一块启蒙,几位叔公家中也有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可以一同接到府上来,请先生授课,咱们也办一个小型的族学。”
卫国公自觉是个好主意,方家子弟不能从军了,那就只能从文,多几个帮衬总是好的。
徐氏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打量了国公爷一眼,不知道这主意是胡姨娘出的,还是哪位叔公出的。
“国公爷要是愿意办,那就正儿八经的办一个族学,总归是件好事,不过我已经跟父亲说好了,把明晰送到他老人家身边去读书。”
且不说国公爷能请来什么样的教书先生,读书这件事情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在好学生堆里,能受到好的影响和熏陶,反之亦然。
方家原本只是农户,因为老卫国公才有今天,大周建国二十多年,别说是进士了,连个秀才、童生都没出过。
再有,她也不乐意自个儿的儿子跟胡姨娘的儿子一同上学,本来就因为年纪相近,容易放到一块儿比较,若是再一同读书,必然令人心烦。
比如每个月的份例,规定多少那就是多少,想拿布匹换碳火都不成,额外花钱买倒是可以。
所以钱这个东西,在宫里头还是很有用的。
“替吾和母妃谢谢外祖母,母妃不方便回去,等过了年,吾找时间去府上看望外祖母。”
顺便也出去转转,省得总闷在宫里。
方明朗只当是四皇子年后会请半日假出来,虽然皇上不待见他们卫国公府,但府上毕竟有祖母在,四皇子外出探望长辈,也是应有之义。
所以一口便应下了,谁能想到四皇子能请足足十日的假,本来寒假也才只有半个月的时间而已。
方明朗的假期已经被母亲安排的明明白白,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肯定是要待在府上的,剩下的日子,年前去徐府听课,年后跟着外祖父去城外庄子上小住一段时间,直到开学为止。
外祖父喜清静,自从致仕之后,每年一过初一,就要搬到城外庄子上去住,住多久就全凭自己的心意了,或许初春就回来,或许还要在庄子上避暑,一直到夏末才回。
徐氏已经跟父亲和兄长商量好了,让两个孩子年后都跟着去庄子上,一来可以跟着读书,二来也让两个孩子寻一份清静。
就今年这情况,亲戚和族人来了府上,还不知要怎么抱怨国公爷呢。
“府上又不是请不起先生,何必让他们两个孩子这样来回折腾,我正想找你商量呢,明晰只比明渐大两个月,可以一块启蒙,几位叔公家中也有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可以一同接到府上来,请先生授课,咱们也办一个小型的族学。”
卫国公自觉是个好主意,方家子弟不能从军了,那就只能从文,多几个帮衬总是好的。
徐氏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打量了国公爷一眼,不知道这主意是胡姨娘出的,还是哪位叔公出的。
“国公爷要是愿意办,那就正儿八经的办一个族学,总归是件好事,不过我已经跟父亲说好了,把明晰送到他老人家身边去读书。”
且不说国公爷能请来什么样的教书先生,读书这件事情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在好学生堆里,能受到好的影响和熏陶,反之亦然。
方家原本只是农户,因为老卫国公才有今天,大周建国二十多年,别说是进士了,连个秀才、童生都没出过。
再有,她也不乐意自个儿的儿子跟胡姨娘的儿子一同上学,本来就因为年纪相近,容易放到一块儿比较,若是再一同读书,必然令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