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

    大将军关平当众提出“三路齐出”的北伐构想,将战线分别划分为西线,中线,东线,又以西线、东线为主,中线为辅。

    关平身席官服,穿着鞋,腰悬佩剑立于朝堂之上,高谈阔论着:“中线也就是荆襄之地,荆州已北虽然距离宛、洛极为相近,但洛阳乃伪魏国都,接下来自然会是敌方安排重兵防守之地,我军若全力夺之,不是明智之举!”

    “且南阳与襄阳之间则就是南阳盆地,其间皆是平坦无比、一马平川的平地,极适合魏军铁骑和大兵团的发挥,夺取宛、洛意义不大,反而会陷入战争泥潭,到时魏军完全可利用富庶的中原诸州为根基形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一席震耳欲聋的话语声,关平直接否决了主力军出宛、洛的想法。

    此言一落,便有一臣拱手道:“率主力出秦川欲夺关陇诸郡,且遣一上将领荆襄之军攻宛、洛乃曾经丞相为先帝所提的隆中战略规划,大将军如此岂不是直接推翻了丞相的战略?”

    “难道大将军以为您的战略规划可比丞相?”

    此人些许是崇敬诸葛亮的,如今所见关平抨击“隆中对”,便站出直言言语讥讽着关平。

    一时间,朝堂间瞬间寂静无声,诸臣都紧紧凝视着上首御案前跪坐的天子刘禅。

    因为他们发现,此时天子已经暗暗积攒怒意了。

    只是,关平却不愿再这种小事上节外生枝,笑道:“不可否认,隆中对对于当初跨有荆、益二州的我军,的确是最为完美的战略规划,但世间万物确都存在变化规律,局势自然也是一样。”

    “现在我军已经是全据江南之地,再延续三足鼎立时的战略岂不时不合乎情理了?”

    话落,位于百官之首的丞相诸葛亮也微微笑道:“大将军言之有理,规划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军目前已经进据了江南之地,若再继续执行本相所构想的隆中战略,未免太过死板,战略与战术一样,都需要灵活运用,岂能一成不变乎?”

    此言一落,丞相诸葛亮也算是肯定了关平的战略。

    沉吟半响,尚书令法正亦是沉声道:“大将军的三线齐出北伐的战略我确实十分赞同,以西线、东线为主,魏军将重心放在何方,我军便集中主力攻击另外一方,关中自古天府之国,夺之则占据了地利上的优势,淮四亦是盛产精兵强将。”

    “这二处无论先攻取何方,都对于我军北伐有着极其卓绝的成效。”

    一席话落,殿中诸臣都一致附议。

    眼见诸臣附议,天子刘禅自然也采纳了“三路齐出”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