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边关的武将们,见到这些文官,尤其是京城的文官,心里不管怎么想,面上肯定是要敬着几分,就怕这些文官给他们下绊子,将那军饷军粮动下手脚,他们可就要吃个哑巴亏了。

    尤其是秦博涵这样的大官,谁不知道他乃是皇帝心腹,都恨不得将他供起来。

    见秦大人这般温和体下给面子,这些武将们,也没多想,只觉得这秦大人上道,是个爽快人,顿时就亲近了几分。

    纷纷就拍着桌子,一边叫好,一边打算着今天都要陪着这秦大人多喝上几碗,不醉不归才好。

    还有那谈判团的官员们,平日里哪里有这等机会,能和秦大人一起喝酒吃饭,也是心中激荡,见武将那边一拥而上要给秦大人敬酒。

    他们也不甘示弱,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喝,端着海碗跟上去再说。

    还是宋重锦略微拦了一下,只说秦大人这赶了几天的路,都没吃一口热饭,不如先让大人尝尝伙夫们的手艺,先垫两口,然后再敬酒也不迟。

    若是别人说,这些武将未必会卖这个面子,可宋重锦一说,大家都纷纷点头称是,又连连称自己想得不周到,请秦博涵大人大量勿怪云云。

    其他人也都冷静了下来,都有几分尴尬之意。

    不过幸好伙夫那边,热气腾腾的菜做好了,因为天气冷,若是离了火,只怕没一会子就被寒风吹得凉透了。

    他们也有准备,在桌子上一溜饭上几个铜盆,里面填上那烧透还没烧完的木材,又盖上一层木炭,然后将饭菜装在小锅里,坐在了铜盆上。

    这样就能保温了,中途还能往里面添点木炭什么的。

    这法子是上次宋重锦教的,在赤城县,天气寒冷的时候,王永珠总爱隔三差五的安排一顿锅子吃。

    赤城县那边可以架个红泥小炉,或者单独有那种吃锅子的炉子,往里面添炭就够了。

    这边疆苦寒,大营中更是少见这些。

    就连这些小铁锅,都还是王永珠给宋重锦安排的物资里面的,那铜盆更是将大家平日里洗脸用的都搜来了。

    反正也烧不坏,等用完了,将里面的炭火倒掉,拿水冲冲还能用。

    男人们,都没那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