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一种说法,扁鹊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有道理,那时候又不像现在,都有留痕,交通不发达,记录也很艰难,所以呢?

    大树问道:“那这又跟素女有什么关系呢?”

    李介宾解释说:“相传黄帝曾经问道于素女……”

    “我知道,《素女经》?”大家一看,还是王洪,好家伙,这人才华横溢不在阿宾之下呀。

    李介宾被这么一抢白,顿了一下:“呃,有可能,但是也有可能是《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是这么来的吗?”同学们有些神往。

    素问之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说平素问答,有说先天五太中有太素之名,而隋代杨上善版本,就叫《黄帝内经太素》,位列三坟五典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便是黄帝向素女求教,得授长生之术。

    中医有更古老的时代,那是比扁鹊仲景更古老的中医,上古医学,自然会被神话化。

    黄帝与素女除了医药始祖外,还有另外的身份,他们都是上古圣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素女所传脉诀,由扁鹊一门发扬光大。

    而再往前,《黄帝内经》之前有三部古医书,都是汉马王堆出土的,《脉法》、《阴阳脉死候》、《足臂十一脉灸经》,其中前者专论针灸与经脉的关系,后者论以脉决生死的问题。

    上古脉学,与后世(晋王叔和)的脉学相比,相差太大了。

    根据李介宾研究逆推,发现上古脉学实际上是在经络检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包括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等方面的全面检查跟分析,并不是单纯地诊脉动,更不是现在的独取寸口。

    除诊脉动外,还包括色诊与色诊有一定的交叉关系。

    李介宾通过一些散碎的脉学典籍发现,古早的脉诊是多种方法并用,诊经脉之动,视络脉色泽都属于脉诊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