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又是標布”?

    “淋塘,周浦,邑城所产之布,上阔尖细者可称为標布”。

    “哦~,原来就是棉布啊。”邬阑头次听说,感觉挺新鲜“那这些牙子在做什么?”

    席婶望了望人群中的布牙子“呵呵,这些標客持重金而来,少则数万,多则十几万两,一旦达成买卖,嘿嘿,所谓开张吃三年,就是这意思。所以牙子对待他们犹如对王侯一般。”

    “那就是炒布啊!”邬阑恍然,这后世炒股炒期货,炒房子的多了去了,没想到古人也是不遑多让。

    “炒布?呵呵,可不是炒吗!姑娘这词用的妙”,席婶说道。

    人流依然汹涌,但总是围着那一小撮衣着最光鲜的標客,邬阑一行没有呆多久便离开去了另一条街。而这条街多粮油副食铺子,一家挨着一家,但大多门可罗雀,比刚才的布市冷清许多。

    “这里怎么不热闹?”邬阑问道。

    “米市早过了,这每家基本都有固定买主,而且百姓也很少在这里买米,这里主要是大宗买卖。”

    席婶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高家粮铺“这家铺子虽不大,却是做得最久的一家,而且还做斗斛生意,姑娘不妨去看看”。

    邬阑点点头,也正合她意,一是想为了自己的买卖找个稳定货源,二是也想了解一下当下的民生物价状况。进到店内,她四下一望,脸上浮起笑容,这场景跟后世古装戏里的场景别无二致,同样是木质柜台,靠墙是一排排过货柜,上面还吊着各式各样的干货。

    小二见买家上门,一扫刚才的无精打采,立刻笑脸相迎“几位女客官,快请,快请,小店备有上好的茶和细点,您几位先请歇息歇息,再听小的一一介绍。”

    “就不歇了”,邬阑瞧了瞧售卖的各种米粮问道“这米什么价?”

    小二见这姑娘年纪轻轻竟是当家的,嘴上更是勤快“这米价啊,随时在变,基本一月一个价”。

    “哦,那你说说”。

    “比如九月中,白米才八钱一石,新米九钱,糯米七钱。到了上个月,这价就往上提了一些,到现在这白米每石就一两三钱了。”

    “怎么涨了那么多?”

    “这都不算多的,要是碰上水患灾害,地里绝收,那可就不止这个价了,三百文一斗算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