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将来某一日,这些当中,哪怕仅仅有四五人同时站立在这殿中,对局势的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更别说还有李绚本人。

    ……

    看到李绚神色不停的变化,裴炎站在队列之中,眉头微皱,神色诧异。

    南昌王这是要做什么?

    编修《切韵》,招揽士子,写《汉论》,作《游子吟》,大洒文名。

    如果是昨夜,裴炎忍不住要怀疑李绚在行王莽旧事,但是今日,当王德真,麹崇裕开始介入逻些道军前的时候,裴炎就有些明白,李绚如今这么做,似乎彻底的将逻些道军前之事,敞开在皇帝眼前。

    隐隐有一种……很是说不上来的感觉。

    似乎他现在,已经在想着要松开逻些道军前之事了,可是大唐攻伐逻些,必然是以李绚为主帅。

    毕竟高原天气非同一般,大唐将卒百姓能够适应的不多,尤其皇帝更是将王孝杰也调回。

    李绚在逻些道的职责就越来越重了。

    不仅是攻伐吐蕃,甚至将来治理吐蕃,也需要李绚待上几年,一直到局面稳定,才会将他调离……

    裴炎的眉眼垂下,他终于把握住了最大的问题所在。

    皇帝。

    如果皇帝是当今天子在位,那么谁都不必担心,可若是换人了呢?

    李显。

    裴炎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李绚对未来局面的悲观。

    他担心一旦龙椅之上的人换了,那么朝廷必然不会让他继续留在吐蕃,或许会调回朝中任一闲职,甚至就连一个边州刺史都不会给他,这样的忌惮已经到了无比敏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