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今日新书出炉,便带来了与各位一同品读指教。”

    说着,他从竹韵手中接过那本玉简,将其置于石桌上,并解开束缚的丝线。

    随后每人分赠一本,就连侍女也不例外。

    许若云、殷曼、赵修筠等人接过后皆是惊叹不已……

    诗集,此乃非大才之人不敢触及之秘籍。

    修为稍逊,便恐引人讥讽,尤其如何言这般尚未显露出丝毫灵机之辈。

    然而念及何言先前创作的那些惊人诗篇,众人亦怀揣些许期冀。

    各执卷轴展开,诸人脸上的表情随之转变。

    有的目光熠熠生辉,有的陷入沉思,还有的则面色微妙难言。

    一时之间,无人发声。

    何言脑海中,敬仰之力犹如潮水般涌动不息。

    就连侍立一旁的两位许家侍女,也是眼中流露出异样的光彩,诚惶诚恐地为何言输送着敬仰之力。

    何言未予打扰,转头看向池塘中的跃鲤,沉浸在这种敬仰之力节节攀升所带来的满足之中。

    过了许久,赵修筠率先回过神来,突然起身,朝着何言深深施礼,“何公子才情出众,堪称吾等宁远修行文士之楷模。”

    众人相继回神,目睹赵修筠此举,虽然神色各异,却并未感到惊讶。

    昔日赵修筠身为宁远文士之翘楚,然而单论作诗之道,他与何言之间的差距可谓遥不可及。

    何言笔下的每一首诗词皆令人大开眼界,每一首都具备流传千年的潜力。

    不仅是宁远县,即便是荆南郡乃至整个大渝朝,在诗道造诣上,恐怕罕有人能与何言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