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论起害怕,也应该是他对我退避三舍才是,师公以为如何?”

    “大善。”

    余侍郎十分欣慰,心里美滋滋的,自己这一师门,虽然人丁稀少了一些,但人少却精,无一是庸才。

    两人结束了这个话题。

    当师公的这才开始问起会试场上的情形,他心思与常人不同,认为科举名次其实不太重要,能入朝为官就可。

    更重要的是心性和能力。

    在吏部这么多年,有二甲甚至三甲的士子高歌猛进,也有一甲的状元探花一日日蹉跎在翰林院内,至死也只是一个编修。

    虽说不入翰林,不入内阁。

    但阁老才有几个,翰林院进进出出也从未少于三百人。

    不屑·余侍郎:入了翰林院又不是保送当阁老,先升一级看看实力。

    听许玥将题目、答卷,不紧不慢,一一复述了下来,余侍郎有一瞬间的惊讶,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没有出言打扰。

    等她说完之后,余侍郎点点头,理所当然的道:

    “好了,虽然我评不出来好不好,但是江南的少年解元,应该是不错的。”

    望着徒孙微微讶异的眼光,余侍郎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水,笑言道:

    “你师公我都入朝多少年了,吏部又忙的不行,多年不习书,这些圣人文章虽然还有底子在,但要说如何好,那可不一定。”

    又补充了一句:

    “有些人可能还没我好呢。”

    怎么说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