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取出一张大幅的纸,上好的宣纸,命小吏研磨。
饱蘸墨汁之后,韦宝想了想,然后挥毫写下一份公报。
经历司经历大人官厅的小吏,相当于打杂的,还不能算是书办。
其实以都察院正六品的官位,完全有资格配一个书办,但是都察院的官实在太多,韦宝上头还有几十名正四品以及以上大员,若是人人都配书办,得多出几十人来。
因此,除了二品官和三品官,其他官员都是没有书办的,都是有些打杂的小吏,甚至连品级都没有。
但他们的功名可不低,一般都是世袭官家的子弟,多是些不中的秀才。
在辽西,秀才很吃香,但京城是什么地方?在京师,秀才满地走。
这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子弟,否则想来混碗饭吃都不可能。
都察院经历司的这名小吏叫郭文亮,郭文亮的爹原先是都察院的一名普通御史,现在年纪大了,在家养老,就由只有秀才功名的郭文亮顶替在都察院当差。
郭文亮只有秀才出身,自然不可能补任御史,御史是正七品,响当当的朝廷命官,都察院的御史可不一般,外放到地方上,至少是州官正六品,甚至是五品的知府。
郭文亮只能充任半个书办,打杂为主,什么事情都做,只是比衙役的地位高一些而已。
像郭文亮这种人,一辈子混到了顶,也就是弄个九品的录事,或者八品的典簿,正七品的御史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文凭’限制了他的发展。
古往今来,反正华夏一直很重视文凭,没有文凭,很多地方会被限制。
郭文亮看了一眼韦大人写的公报,大吃一惊,“大人,这合适吗?”
韦宝并没有想问郭文亮的意见,对他道:“想不想当御史?”
郭文亮的眼珠子立刻瞪大了,“掌制大人想提拔我当御史?”
不管是都察院的官员,还是大理寺的官员,他们都不叫韦宝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职,要么叫韦宝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大人,要么叫韦宝为内阁中书舍人掌制大人,叫掌制大人居多。
大家叫别人的官职,自然都是挑选最大的那个叫,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很是显赫,比地方官正三品都有排面,比京官正四品都有排面,可毕竟只是从五品的官衔。
饱蘸墨汁之后,韦宝想了想,然后挥毫写下一份公报。
经历司经历大人官厅的小吏,相当于打杂的,还不能算是书办。
其实以都察院正六品的官位,完全有资格配一个书办,但是都察院的官实在太多,韦宝上头还有几十名正四品以及以上大员,若是人人都配书办,得多出几十人来。
因此,除了二品官和三品官,其他官员都是没有书办的,都是有些打杂的小吏,甚至连品级都没有。
但他们的功名可不低,一般都是世袭官家的子弟,多是些不中的秀才。
在辽西,秀才很吃香,但京城是什么地方?在京师,秀才满地走。
这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子弟,否则想来混碗饭吃都不可能。
都察院经历司的这名小吏叫郭文亮,郭文亮的爹原先是都察院的一名普通御史,现在年纪大了,在家养老,就由只有秀才功名的郭文亮顶替在都察院当差。
郭文亮只有秀才出身,自然不可能补任御史,御史是正七品,响当当的朝廷命官,都察院的御史可不一般,外放到地方上,至少是州官正六品,甚至是五品的知府。
郭文亮只能充任半个书办,打杂为主,什么事情都做,只是比衙役的地位高一些而已。
像郭文亮这种人,一辈子混到了顶,也就是弄个九品的录事,或者八品的典簿,正七品的御史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文凭’限制了他的发展。
古往今来,反正华夏一直很重视文凭,没有文凭,很多地方会被限制。
郭文亮看了一眼韦大人写的公报,大吃一惊,“大人,这合适吗?”
韦宝并没有想问郭文亮的意见,对他道:“想不想当御史?”
郭文亮的眼珠子立刻瞪大了,“掌制大人想提拔我当御史?”
不管是都察院的官员,还是大理寺的官员,他们都不叫韦宝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职,要么叫韦宝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大人,要么叫韦宝为内阁中书舍人掌制大人,叫掌制大人居多。
大家叫别人的官职,自然都是挑选最大的那个叫,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很是显赫,比地方官正三品都有排面,比京官正四品都有排面,可毕竟只是从五品的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