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方的消息持续传来,郭子仪、李光弼部攻占范阳后,北方许多郡县纷纷起兵响应,许多自愿或者被迫归降叛军的官员也宣布重归大唐。一时间,整个北方形势一片大好,叛军在范阳、平卢一带的地盘很快就被唐军或者再次归到大唐阵营中的人马占领,归属于叛军的版图急骤缩小,被叛军牢牢控制的,只有洛阳周边的河南一带,几十个郡县的地方。
综合各方面分析,杨晞大致判断的出来,叛军现在最多只有后世时候半个省那样大的面积被他们控制了,可以想象的出来,叛军现在的形势要有多惨就有多惨。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的大势已去,他们肯定没有机会翻盘了。这与历史上这场将盛唐终结的叛乱持续时间和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杨晞当然知道这与潼关失守,长安被叛军占领有关。要是将潼关守住,保长安不失,叛军的势力不可能如此之盛,叛乱也不可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而如今,在他的率领下,陕郡崔乾佑的十万人马及硖石堡的孙孝哲十九万人马中的大部被歼灭,这让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势力最盛时候,麾下也只有五十万左右的人马,这两仗,差不多将一半人马丢了,要是这样还不足以动摇伪“大燕”根本的话,那怎么都说不过去。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策略从四处主动出击,变为全线回缩防守,杨晞相信他们的好日子会越来越少的。
原来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可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其造成的悲剧让人唏嘘感叹,无限伤怀。但现在这场叛乱,能不能被冠上“安史之乱”还不知道。史思明有没有机会在安禄山死后作乱,还是个未知数,但杨晞肯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要想办法将叛乱尽早平息。
如果他再有机会穿越,他不介意到后世拎几把狙击步枪,或者机关枪、大炮甚至导弹什么的,将安禄山和他手下那些爪牙毙了,一了百了,只要有这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眼看叛乱就会平息,杨晞无论如何都不会错失机会。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集合所有力量,给安禄山及他的爪牙以致命的最后一击,绝不给他们翻盘的机会。要是将安禄山或者安庆绪及史思明抓获,他决不会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甘愿投降,即使他会受到朝廷处罚,也一定将他们的命取了。
这些在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人小命没有了,那他们再也折腾不起波浪,大唐天下也将恢复平静。
就让他们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吧。到另外一个世界再去折腾风浪好了。
志在必得的杨晞命令大部队继续往洛阳方向进发,准备与叛军在洛阳城下决一死战。他已经传令下去,无论是谁第一个登上洛阳城头的,他都会亲自向朝廷为其请功。何部人马最先攻破洛阳城门,他不但会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请求重赏,而且会亲自向皇帝举荐。让朝廷给予重用。
好处就是这么直接地告诉给了诸将及军士,杨晞希望以此激发将士们的豪情,将可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打的精彩。已经探知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正在挥师南下。将后续剿乱的任务交给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杨晞也少了顾虑,他相信,现在最担心的是叛军阵营中的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了,而不是他,杨晞希望能早点抵达洛阳城下。
----------
得知范阳被唐军攻占,李归仁部几乎全军覆灭后,安禄山越加震怒,他已经预料到形势会越来越差,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安禄山的脾气也越加暴躁,身边服侍的人时不时被其责打,那些亲信大臣挨板子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几乎每个职位比较高的重臣都被其责打过。安禄山身边服侍的宫女宦官已经有好几个被打死了,叛唐归降的张通儒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杖责,竟然当场被打死。
安禄山的暴行也激怒了一些人,包括早已经对安禄山失望的中书侍郎严庄、高尚。这两位自认为是“大燕”股肱之臣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时不时被安禄山重责,他们对安禄山的仇恨越来越重。“太子”安庆绪,也数次被安禄山责骂,虽然不至于杖责,但当着一大帮人被安禄山劈头盖脸地骂,并被威胁说要废了太子位,立安庆忠为太子,这让安庆绪脸面尽失,也生出无边的忧虑来。
内忧外患的阴影笼罩在“大燕”国都洛阳所有人的心头,特别是“大燕”的这些重臣。安禄山如此暴虐,“大燕”军队接连败北,唐军又大军压境,“大燕”上下,没有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气氛,许多人心中充满了悲观。一些人也开始起了另外的心思,有人想脱离“大燕”,重归大唐;也有人在谋划另外的事,他们忍受不了安禄山的暴虐了。
---
---
北方的消息持续传来,郭子仪、李光弼部攻占范阳后,北方许多郡县纷纷起兵响应,许多自愿或者被迫归降叛军的官员也宣布重归大唐。一时间,整个北方形势一片大好,叛军在范阳、平卢一带的地盘很快就被唐军或者再次归到大唐阵营中的人马占领,归属于叛军的版图急骤缩小,被叛军牢牢控制的,只有洛阳周边的河南一带,几十个郡县的地方。
综合各方面分析,杨晞大致判断的出来,叛军现在最多只有后世时候半个省那样大的面积被他们控制了,可以想象的出来,叛军现在的形势要有多惨就有多惨。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的大势已去,他们肯定没有机会翻盘了。这与历史上这场将盛唐终结的叛乱持续时间和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杨晞当然知道这与潼关失守,长安被叛军占领有关。要是将潼关守住,保长安不失,叛军的势力不可能如此之盛,叛乱也不可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而如今,在他的率领下,陕郡崔乾佑的十万人马及硖石堡的孙孝哲十九万人马中的大部被歼灭,这让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势力最盛时候,麾下也只有五十万左右的人马,这两仗,差不多将一半人马丢了,要是这样还不足以动摇伪“大燕”根本的话,那怎么都说不过去。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策略从四处主动出击,变为全线回缩防守,杨晞相信他们的好日子会越来越少的。
原来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可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其造成的悲剧让人唏嘘感叹,无限伤怀。但现在这场叛乱,能不能被冠上“安史之乱”还不知道。史思明有没有机会在安禄山死后作乱,还是个未知数,但杨晞肯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要想办法将叛乱尽早平息。
如果他再有机会穿越,他不介意到后世拎几把狙击步枪,或者机关枪、大炮甚至导弹什么的,将安禄山和他手下那些爪牙毙了,一了百了,只要有这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眼看叛乱就会平息,杨晞无论如何都不会错失机会。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集合所有力量,给安禄山及他的爪牙以致命的最后一击,绝不给他们翻盘的机会。要是将安禄山或者安庆绪及史思明抓获,他决不会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甘愿投降,即使他会受到朝廷处罚,也一定将他们的命取了。
这些在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人小命没有了,那他们再也折腾不起波浪,大唐天下也将恢复平静。
就让他们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吧。到另外一个世界再去折腾风浪好了。
志在必得的杨晞命令大部队继续往洛阳方向进发,准备与叛军在洛阳城下决一死战。他已经传令下去,无论是谁第一个登上洛阳城头的,他都会亲自向朝廷为其请功。何部人马最先攻破洛阳城门,他不但会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请求重赏,而且会亲自向皇帝举荐。让朝廷给予重用。
好处就是这么直接地告诉给了诸将及军士,杨晞希望以此激发将士们的豪情,将可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打的精彩。已经探知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正在挥师南下。将后续剿乱的任务交给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杨晞也少了顾虑,他相信,现在最担心的是叛军阵营中的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了,而不是他,杨晞希望能早点抵达洛阳城下。
----------
得知范阳被唐军攻占,李归仁部几乎全军覆灭后,安禄山越加震怒,他已经预料到形势会越来越差,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安禄山的脾气也越加暴躁,身边服侍的人时不时被其责打,那些亲信大臣挨板子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几乎每个职位比较高的重臣都被其责打过。安禄山身边服侍的宫女宦官已经有好几个被打死了,叛唐归降的张通儒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杖责,竟然当场被打死。
安禄山的暴行也激怒了一些人,包括早已经对安禄山失望的中书侍郎严庄、高尚。这两位自认为是“大燕”股肱之臣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时不时被安禄山重责,他们对安禄山的仇恨越来越重。“太子”安庆绪,也数次被安禄山责骂,虽然不至于杖责,但当着一大帮人被安禄山劈头盖脸地骂,并被威胁说要废了太子位,立安庆忠为太子,这让安庆绪脸面尽失,也生出无边的忧虑来。
内忧外患的阴影笼罩在“大燕”国都洛阳所有人的心头,特别是“大燕”的这些重臣。安禄山如此暴虐,“大燕”军队接连败北,唐军又大军压境,“大燕”上下,没有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气氛,许多人心中充满了悲观。一些人也开始起了另外的心思,有人想脱离“大燕”,重归大唐;也有人在谋划另外的事,他们忍受不了安禄山的暴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