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收官,无缘10亿记录,那些年票房定为8.4亿!》

    “据本报记者9月22日得到的数据,那些年每日票房至中秋收假之后一路下降,直至前些日子,每日票房只有零星进账,《那些年》票房最多8.4亿,基本板上钉钉。各大院线也在不停减少那些年的排片量,为即将到来的国庆大片作准备….

    但不管怎样,作为一部拍摄成本1000万不到的恋爱题材的电影,佳人娱乐与当红明星也算是赚的盆满钵满…..”

    阴雨绵绵的周六,叶礼坐在自己布满线稿的书桌前,随意的翻着一份关于电影票房报道,花枝招展的娱乐杂志封面,以前是叶礼不太喜欢翻阅的东西,但现在手中磨砂着这份光滑的铜版纸封面,觉得其异常的可爱。

    “按照最初说的分账比例8.4*0.05等于0.42,也就是4200万。”叶礼笼统的在心里面算了一下,他自己大概更分到4200。

    当然,这里面还没有扣除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实际上应该是分不到这么多。

    但4000万却也是差不了多少,在一个一年立项近万部,最终95%流产,5%能走到上映,而这上映的5%里面,还大部分都是三日游的炮灰电影的神奇行业,就算有前世加持,能从这重重困境中杀出来,还是相当了不得的。

    只是电影票房分钱,最快也得是电影下线之后3个月,慢的一年两年三年的都有,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自己一个人就分了4000万,要知道正常票房分账,一般是院线先分45%,然后再扣除杂项各种税务乱七八糟的东西,换算成简单公司的话,电影制作方能分的钱也不过是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8.4*0.333….,约莫2.7亿元,这2.7亿自己分4000万,差不多就分去了15%,这么大一笔钱,自己恐怕不会这么轻松的能拿到。

    经常说有一个外行人接触电影投资,不如去炒股,毕竟反正都是赔,炒股赔的还比较轻松一点。

    正在叶礼想事情的时候,他放在平整米黄色书桌上的翻盖按键手机振动了起来,接起电话,对面传来了尹轻水的声音。

    “叶礼,我现在询问你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希望你能认真回答。”尹轻水在电话的另一头神色凝重的道。

    “你说。”叶礼茫然。

    “你还能写出像之前那么经典的歌,以及《那些年》那么大卖的剧本吗?”尹轻水问。

    “什么意思?”

    “我之前跟你说的分账规则不是总票房的5%吗?如今佳人娱乐反悔了,她只愿意给予行业一般的分账原则,票房收入的3分之一,而且后面还要扣除拍摄成本加宣传成本(宣传成本就是注水猪肉,做账又是一门专业又艺术的工作,要是做账的人不当人一点…..),最后只愿意给1000万。”尹轻水停顿了一下,担心叶礼终归是小孩,听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于是简单的总结了一下道,

    “总结来讲就是原本4000万的,现在只给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