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凯问清了原因,说道:“他们也就欺负你笨,你不晓得求他们呀!”“求了,不肯。”“你堂客呢?”“她也求了,也不肯。”“你就是蠢呀!你不晓得让她多说些好话呀。不管怎样也得把房子保住呀,能保住房子,什么舍不得!”张十六没有太明白父亲的意思,十分委屈地说道:“都是我听她的,她哪里肯听我的?”“她人呢?”“山上院子歇凉。”张丰凯也不管了,进屋洗澡,他有好些天没有洗澡了。洗完澡,没有找到衣服,光着身体找了好久。听见路上有女人走路说话的声音,知道是文娟和刘喜豆她们回来了,连忙拿了儿子的衣服穿上。张十六比张丰凯个大,衣服和裤子都松松垮垮的。
张丰凯没地方睡,只得暂时睡凉床。文娟说了好几次了,说弄点木头,搭一个棚子。张丰凯没做,说道:“睡哪里不是睡,现在主要是没饭吃。”“红薯长成了,饿不着。再说就算没有饭吃,也不能不搭棚子呀!”“你少跟我讲,你就是想让我走远点,你好欺负我的蠢包仔。”听到这话。文娟再也不说这事了。
睡凉床就怕下雨,可不,真的下雨了。看着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没了,没多大一会,雷声越来越近。突然一个炸雷,雨跟着就下来了,跑都跑不赢。张丰凯只得把凉床搬到儿子媳妇的床边睡,
一天、两天倒没什么,总不能老是这样吧,文娟实在捱不过,不得不要张十六送自己回了娘家。回娘家之前,张丰凯避开张十六跟文娟讲了很多话,如:“不落雨了,我可以睡外面去”“晚上,我控制住,不会再打呼噜了”“不会再偷偷去你床上睡了”“不会再说去清水坪的事了”。文娟不听,执意要走。张丰凯想去拖,文娟眼睛一横,张丰凯心头一紧,松开了拉着文娟衣服的手。张丰凯猛然发现自己的那只手在止不住地发抖。
因为张丰凯回来了,李昭福让成子把吴家田交还张丰凯,为此,成子把王万昌叫到了李家院子。李昭福说道:“成子是你手下的甲长,年纪也比你小,事事都顺着你这是应该的。可这事他的确很为难。他们门对门,有什么为难事还要仰仗张家帮忙呢。”王万昌说道:“谁?张丰凯。张丰凯会帮成子的忙……”刘四二说道:“保长!听昭福老爷说完。”“好,你说。”李昭福继续前面的话,说道:“不能说不考虑邻里关系吧。这吴家田不管将来怎么样,成子也不好过多参与,请王保长体谅。”“那你说怎么办?要你买下,你不买。”李昭福说道:“这些年,要不是日本人耽误,我们早就不同了,一定会有好多人进城去,办厂子。还有谁愿意把钱投到乡下来。我是想落叶归根,回老家,要不然也不会在这里买田土。现在,我家的田土够吃了(意思是能养活家里人了)。”王万昌说道:“你们金家台这两年增加了不少水田,税要重新核。”刘四二说道:“我们的田都是瘦田,打得的粮食不比旱地多。”李昭福说道:“过去皇帝,新开的田土免三年、五年的税。现在,不叫皇帝叫政府了,就不免了。”王万昌白了一眼李昭福说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难道真的要加你们的税!你们也不要同情张丰凯,他就是想破坏规矩,世世代代的规矩。田也好,地也罢,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你想要那就得拿钱来买,还得别人愿意卖才行:哪有占着不给的道理。盘古他老人家开了天地,让我们这些人,一个一个的立在这世上;让我们这些人,相互来往;不定规矩行吗?坏了这些规矩,你的东西你做不了主,由我来做主,行吗!”成子说道:“他家现在很困难,连十六的媳妇也跑回家了。”王万昌说道:“该!他儿子那媳妇,只看谁有钱,不看人品,就该她那样。”刘喜豆插话道:“文娟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张家只剩下了一个偏厦,她不也住了那么久。平日里和我们在一起,还是有说有笑的,没见埋怨过谁……”王万昌反问道:“她还要埋怨我吗?”李昭福说道:“喜豆没这样说。你想多了。”刘喜豆说道:“我问过她,不心痛吗?田土和房子都没有了。她说:‘不是在我手上做起来的房子,感觉不到心痛。’”王万昌不相信刘喜豆的话,说道:“她真能这样说!真没看出来。”
临走时,王万昌对李昭福说道:“吴家田,你李老爷不要也没人要了,现在仍然是保里的田产。你放心,成子不管,那就我指定人来管。不过,你们也不能袖手旁观,该搭把手的时候,也要搭把手。”李昭福说道:“好吧,听你的,你是我们的保长,不听你的听谁的!只是成子不能再被吴家田牵累了。”为了成子,或者说为了四甲的生产秩序,李昭福不得不说一些恭维人的话。
王万昌回去一商量,决定:把吴家田交给贺贵芳。从下半年开始,前边打禾算多少工,由保里付工钱,现在就付。前边水井边那些人做的那些事,什么育秧、插田、补蔸、扒草等等,一一把工日算出来,秋后由贺贵芳支付。
王万昌把保里的决定向熊乡长做汇报时,熊乡长说道:“一码归一码,这张丰凯对他租种的那些田,还是有永佃权的,不能褫夺。”王万昌在永佃权的认识上有些模糊,说道:“他拒不交租子,这个权还有?”“那就得到法院打官司,由法院判下来,不然永佃权还在。”
法律是严谨的,最忌讳的是人变事变,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人变了事情的结果、道理就可以发生变化。永佃权不能因为是张丰凯,不能因为张丰凯做了那些不地道的事就没有了;还有,还在。要让张丰凯没有了永佃权,那只能由法院判决才行。
可王万昌哪懂这些,他又没有和熊乡长一样,专门学过这玩意儿。王万昌和大家一样最怕的就是打官司。说要是有人杀人放火,事情大了瞒不下了管不了了,抓去见官倒还是可以。这田土的纠纷,多少年了,从盘古那时候算起,不都是自己解决嘛,这也要见官,这也能见官?他们管吗?管得好吗?
王万昌听不懂。熊乡长也只想说说而已,并不苛求见到成效。移风易俗这么大的事情,他干不了,也不愿意受那份洋罪。两人相视一笑也就算聊完了事情。
正说着,张丰凯来了。他是听人说王万昌刚从牛头岘过身去了杜李才跟过来。“王万昌!你不是喜欢抓人吗?你再把我抓了去。你今天不把我抓了去,那你就把吴家田还给我。”
因为已经完成了国税,熊乡长心情好了很多,想拉张丰凯坐下说话。张丰凯指桑骂槐呢,恨的就是熊乡长,那肯坐下,站着继续和王万昌争吵。熊乡长说道:“张丰凯!你听我说句话,好吗?”“那好,你说!”张丰凯想看看这娃娃乡长到底能说什么。熊乡长说道:“我和王保长刚才还在说你的永佃权呢,你能把你以前跟吴方明立的字据给我们看看吗?”张丰凯不明白永佃权是什么意思,以为熊乡长想骗走自己的字据,害自己,大声说道:“什么权,我都不要,我只要吴家田。”熊乡长说道:“你真的不要你租的那些田土的永佃权了?”张丰凯哪里肯相信熊乡长,大声说道:“不要了,你又能怎么着?你还能把我抓了去!”“当真不要了。”“不要了。”“那好,写字据。”
熊乡长科班出身,字据很快写好。张丰凯不知道这字据签得签不得。他当然害怕熊乡长带人把他再次抓起来,但他又想起在县党部的黑屋子里那人说过的那句话:“你越是怕他们,他们的胆子就越大;只有你不怕他们,他们才会怕你。”“那就不怕!”张丰凯下定决心在字据上签了字盖了手印。
熊乡长让王万昌拿着字据去东乡打了一个官司,张丰凯没去,去也没用。官司打下来,张丰凯和吴家田彻底没有关系了。接下来的日子,他和他的儿子靠租种山阳保的几担谷水田,和自家的一些旱地艰难度日了。好在还可以上吴家的山砍柴,打野菜,拾蘑菇。
下半年,吴家田在贺贵芳手里管得很不好,扬花的那几天,正好遇上下雨。其他人的田没遇上,就因为插田晚了那几天,吴家田遇上了。到了年底一算账,白干了。交完租他就跟王万昌说,只想租种以前的四十担谷田,其他的,还给保里。
这年,因为十月间办喜事,带着媳妇舒小妹来过一次金家台,过年的时候,李舜成就没有再回来,让田毛头驾车过去拉了一车山货来,了事。年后,王万昌又找到李昭福,说道:“保里将学田也卖了,保里面的其他田产都准备卖掉,不准备留下任何田产,不好管理,只想留着那片林子。原来你担心的张丰凯找麻烦,现在看来也不是问题了。吴家田,你还是接手了吧!”随后,李昭福找人商量,大家觉得刘伟、魏志坚都长大了,只要大家肯做,能接下吴方明留下的这二百四十担谷田。魏保国还坚持原来的看法,说道:“新池塘的坝子到位了,能蓄更多的水。把渠道修过去,再采一些石头,把田埂修一修,好几块旱地都可以改为水田。到那时,人就轻松了,不怕缺劳力。”
魏志坚是魏保国的大孙子,魏长安、宋红丽的儿子,比刘伟小两岁,癸酉年的。
张丰凯没地方睡,只得暂时睡凉床。文娟说了好几次了,说弄点木头,搭一个棚子。张丰凯没做,说道:“睡哪里不是睡,现在主要是没饭吃。”“红薯长成了,饿不着。再说就算没有饭吃,也不能不搭棚子呀!”“你少跟我讲,你就是想让我走远点,你好欺负我的蠢包仔。”听到这话。文娟再也不说这事了。
睡凉床就怕下雨,可不,真的下雨了。看着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没了,没多大一会,雷声越来越近。突然一个炸雷,雨跟着就下来了,跑都跑不赢。张丰凯只得把凉床搬到儿子媳妇的床边睡,
一天、两天倒没什么,总不能老是这样吧,文娟实在捱不过,不得不要张十六送自己回了娘家。回娘家之前,张丰凯避开张十六跟文娟讲了很多话,如:“不落雨了,我可以睡外面去”“晚上,我控制住,不会再打呼噜了”“不会再偷偷去你床上睡了”“不会再说去清水坪的事了”。文娟不听,执意要走。张丰凯想去拖,文娟眼睛一横,张丰凯心头一紧,松开了拉着文娟衣服的手。张丰凯猛然发现自己的那只手在止不住地发抖。
因为张丰凯回来了,李昭福让成子把吴家田交还张丰凯,为此,成子把王万昌叫到了李家院子。李昭福说道:“成子是你手下的甲长,年纪也比你小,事事都顺着你这是应该的。可这事他的确很为难。他们门对门,有什么为难事还要仰仗张家帮忙呢。”王万昌说道:“谁?张丰凯。张丰凯会帮成子的忙……”刘四二说道:“保长!听昭福老爷说完。”“好,你说。”李昭福继续前面的话,说道:“不能说不考虑邻里关系吧。这吴家田不管将来怎么样,成子也不好过多参与,请王保长体谅。”“那你说怎么办?要你买下,你不买。”李昭福说道:“这些年,要不是日本人耽误,我们早就不同了,一定会有好多人进城去,办厂子。还有谁愿意把钱投到乡下来。我是想落叶归根,回老家,要不然也不会在这里买田土。现在,我家的田土够吃了(意思是能养活家里人了)。”王万昌说道:“你们金家台这两年增加了不少水田,税要重新核。”刘四二说道:“我们的田都是瘦田,打得的粮食不比旱地多。”李昭福说道:“过去皇帝,新开的田土免三年、五年的税。现在,不叫皇帝叫政府了,就不免了。”王万昌白了一眼李昭福说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难道真的要加你们的税!你们也不要同情张丰凯,他就是想破坏规矩,世世代代的规矩。田也好,地也罢,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你想要那就得拿钱来买,还得别人愿意卖才行:哪有占着不给的道理。盘古他老人家开了天地,让我们这些人,一个一个的立在这世上;让我们这些人,相互来往;不定规矩行吗?坏了这些规矩,你的东西你做不了主,由我来做主,行吗!”成子说道:“他家现在很困难,连十六的媳妇也跑回家了。”王万昌说道:“该!他儿子那媳妇,只看谁有钱,不看人品,就该她那样。”刘喜豆插话道:“文娟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张家只剩下了一个偏厦,她不也住了那么久。平日里和我们在一起,还是有说有笑的,没见埋怨过谁……”王万昌反问道:“她还要埋怨我吗?”李昭福说道:“喜豆没这样说。你想多了。”刘喜豆说道:“我问过她,不心痛吗?田土和房子都没有了。她说:‘不是在我手上做起来的房子,感觉不到心痛。’”王万昌不相信刘喜豆的话,说道:“她真能这样说!真没看出来。”
临走时,王万昌对李昭福说道:“吴家田,你李老爷不要也没人要了,现在仍然是保里的田产。你放心,成子不管,那就我指定人来管。不过,你们也不能袖手旁观,该搭把手的时候,也要搭把手。”李昭福说道:“好吧,听你的,你是我们的保长,不听你的听谁的!只是成子不能再被吴家田牵累了。”为了成子,或者说为了四甲的生产秩序,李昭福不得不说一些恭维人的话。
王万昌回去一商量,决定:把吴家田交给贺贵芳。从下半年开始,前边打禾算多少工,由保里付工钱,现在就付。前边水井边那些人做的那些事,什么育秧、插田、补蔸、扒草等等,一一把工日算出来,秋后由贺贵芳支付。
王万昌把保里的决定向熊乡长做汇报时,熊乡长说道:“一码归一码,这张丰凯对他租种的那些田,还是有永佃权的,不能褫夺。”王万昌在永佃权的认识上有些模糊,说道:“他拒不交租子,这个权还有?”“那就得到法院打官司,由法院判下来,不然永佃权还在。”
法律是严谨的,最忌讳的是人变事变,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人变了事情的结果、道理就可以发生变化。永佃权不能因为是张丰凯,不能因为张丰凯做了那些不地道的事就没有了;还有,还在。要让张丰凯没有了永佃权,那只能由法院判决才行。
可王万昌哪懂这些,他又没有和熊乡长一样,专门学过这玩意儿。王万昌和大家一样最怕的就是打官司。说要是有人杀人放火,事情大了瞒不下了管不了了,抓去见官倒还是可以。这田土的纠纷,多少年了,从盘古那时候算起,不都是自己解决嘛,这也要见官,这也能见官?他们管吗?管得好吗?
王万昌听不懂。熊乡长也只想说说而已,并不苛求见到成效。移风易俗这么大的事情,他干不了,也不愿意受那份洋罪。两人相视一笑也就算聊完了事情。
正说着,张丰凯来了。他是听人说王万昌刚从牛头岘过身去了杜李才跟过来。“王万昌!你不是喜欢抓人吗?你再把我抓了去。你今天不把我抓了去,那你就把吴家田还给我。”
因为已经完成了国税,熊乡长心情好了很多,想拉张丰凯坐下说话。张丰凯指桑骂槐呢,恨的就是熊乡长,那肯坐下,站着继续和王万昌争吵。熊乡长说道:“张丰凯!你听我说句话,好吗?”“那好,你说!”张丰凯想看看这娃娃乡长到底能说什么。熊乡长说道:“我和王保长刚才还在说你的永佃权呢,你能把你以前跟吴方明立的字据给我们看看吗?”张丰凯不明白永佃权是什么意思,以为熊乡长想骗走自己的字据,害自己,大声说道:“什么权,我都不要,我只要吴家田。”熊乡长说道:“你真的不要你租的那些田土的永佃权了?”张丰凯哪里肯相信熊乡长,大声说道:“不要了,你又能怎么着?你还能把我抓了去!”“当真不要了。”“不要了。”“那好,写字据。”
熊乡长科班出身,字据很快写好。张丰凯不知道这字据签得签不得。他当然害怕熊乡长带人把他再次抓起来,但他又想起在县党部的黑屋子里那人说过的那句话:“你越是怕他们,他们的胆子就越大;只有你不怕他们,他们才会怕你。”“那就不怕!”张丰凯下定决心在字据上签了字盖了手印。
熊乡长让王万昌拿着字据去东乡打了一个官司,张丰凯没去,去也没用。官司打下来,张丰凯和吴家田彻底没有关系了。接下来的日子,他和他的儿子靠租种山阳保的几担谷水田,和自家的一些旱地艰难度日了。好在还可以上吴家的山砍柴,打野菜,拾蘑菇。
下半年,吴家田在贺贵芳手里管得很不好,扬花的那几天,正好遇上下雨。其他人的田没遇上,就因为插田晚了那几天,吴家田遇上了。到了年底一算账,白干了。交完租他就跟王万昌说,只想租种以前的四十担谷田,其他的,还给保里。
这年,因为十月间办喜事,带着媳妇舒小妹来过一次金家台,过年的时候,李舜成就没有再回来,让田毛头驾车过去拉了一车山货来,了事。年后,王万昌又找到李昭福,说道:“保里将学田也卖了,保里面的其他田产都准备卖掉,不准备留下任何田产,不好管理,只想留着那片林子。原来你担心的张丰凯找麻烦,现在看来也不是问题了。吴家田,你还是接手了吧!”随后,李昭福找人商量,大家觉得刘伟、魏志坚都长大了,只要大家肯做,能接下吴方明留下的这二百四十担谷田。魏保国还坚持原来的看法,说道:“新池塘的坝子到位了,能蓄更多的水。把渠道修过去,再采一些石头,把田埂修一修,好几块旱地都可以改为水田。到那时,人就轻松了,不怕缺劳力。”
魏志坚是魏保国的大孙子,魏长安、宋红丽的儿子,比刘伟小两岁,癸酉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