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日,越仙楼照例举办一年一度的赏诗会。每年这个时候曲清池边都会聚集很多才子佳人,赏诗会渐渐变成了相亲会,据说是成就了不少好姻缘。

    谢二作为东道主,邀请了安家兄妹和慕晚宁一同过去看个热闹。

    晚宁在距离越仙楼百步远处就下了车,一路沿着河岸漫步,看着周围人来人往嬉嬉闹闹的场景,唇边勾起了一抹浅笑。

    阿爹阿娘都喜欢诗词,尤其是阿娘,还特特在科举中加了作诗一项,成就了不少有才学的文人。

    后来这项科举制度在现在的皇帝萧君尹手里也得到了发扬,大周兴诗,文人墨客比比皆是。在庞大的诗海中尽显大国的繁盛和富强。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晚宁看着曲清池周边的热闹,即便是今年冬日较往年阴寒,也没有打消众多世家子弟的热情。

    晚宁一路走一路看,忽然察觉到一股气息始终跟在自己身后。她蹙眉回头,周围人头攒动,并未发现异常。她看了眼正看热闹看得欢快无比的四骨,神情慢慢松懈下来。

    冬日里的阳光很温和,把人身上照得暖暖的,把人的心也烘得软软的。

    越仙楼里此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谢二的小厮等在门口,看到晚宁走近立即笑着迎了上来,从一处偏门直接把她带进了楼里谢二定好的雅间。

    今日越仙楼的布局很特别,无论一楼还是二楼,原本宽敞的雅间被屏风隔成了一个个小包间,能容纳更多人。每个包间都向外延伸,前面挂着轻纱帘子遮挡,坐在里面的人可以透过帘子清楚地看到在大堂作诗的青年才俊。

    这设计倒是好。

    晚宁进的雅间是谢二特意准备的,是他们常用的那间,并没有像其他包间那样用屏风隔开,只是格局上改了改,更方便看清大堂里的一切。

    晚宁来得早,雅间里只有谢二一人,正在忙着差使侍从准备茶点安排膳食。谢二一见她进来,忙笑脸相迎,拱手作揖,十分热络地唤了一声:“先生。”

    晚宁眨眼瞧着他,摆了摆手,“谢二爷这么客气,倒叫我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