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吗(1/6)
那考官一袭四品绯色朝服,前襟鸳鸯刺绣熠熠,威仪挺身,双手执于身后,在考场张张案几间穿行踱步,视线淡淡地扫过每一个前来参加乡试的考生,“我是翼卓,时任司农卿。”
考生们的目光悉数落在翼卓身上。
翼卓徐徐道,“今天下书生皆以入朝为官,晋升士族为荣。学子们每日端坐在家里读圣贤书,要父母和下人伺候,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想在名利场上争得功名。诚然,向上看是好事。但我们也要学会向下看。农是一国之本,以农为本,方能兴国。每个科考者、为官者都要看得见夏日灼灼下弯腰插秧的农民才行。
因此,本场乡试考题仅一个字,也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个字:农。
请诸位落笔,谈谈你们对‘农’字的看法。”
正如翼卓所言,书生是离农田最远的一群人。
贡院的考场里,原本信心满满而来的白衣书生在翼卓公布完考题后,都是愁容满面,无从落笔。
纵使大家都对乡试题广有所准备,他们也从未想到当今陛下随手一指,便指派了司农卿来做京城乡试的考官。
过去几月,欧阳靖羽给陆安列了一张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书单。里面涉及农学方面的知识也只是零星琐碎的介绍,并非深入详实的讲解。
陆安蓦地想起进考场前胡武净对他所说的话,他说好人会有好报。
陆安淡淡失笑,若是好人会有好报,他希望胡家村里热心帮助过他和温含卉的农妇也有好报。
农民多不识字,不科考,不为官,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更是需要有一支笔,替他们诉说自己的所求。
陆安铺纸研墨,落笔却并非行文,而是画列出了他在帮胡武净耕种时所用的木制器具,依次写下了这些器具的用途与优劣,并直言写道:虽然朝廷推崇铁具多年,但以我在乡下所见,百姓仍然在用笨重易坏的木具,而铁矿的开采权和定价权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市面流通的铁少,价贵,百姓无法负担,自然是还在用老旧的木具。
一页答满,另起一纸,陆安基于自己使用农具的感受,提出了一些对农具的改善之处,仍是附上自己亲自画的图纸。
最后提到了灌溉。
农田灌溉费时费力,他在挖渠引湖水进胡武净那一亩田地里时就深有体会。然而他已经足够幸运,不是所有农田附近都有湖水可引,对于无法引水的农田,只能通过人力挑水的方式运水过去。
因为陆安希望能通过一种水车源源不断地运水进田。
得益于陆安有过一段在纺织坊里要纺车和开源挣钱、自己打造工具的时光,他能够从工匠设计的视角将设想的水车变成图纸画出来。
考生们的目光悉数落在翼卓身上。
翼卓徐徐道,“今天下书生皆以入朝为官,晋升士族为荣。学子们每日端坐在家里读圣贤书,要父母和下人伺候,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想在名利场上争得功名。诚然,向上看是好事。但我们也要学会向下看。农是一国之本,以农为本,方能兴国。每个科考者、为官者都要看得见夏日灼灼下弯腰插秧的农民才行。
因此,本场乡试考题仅一个字,也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个字:农。
请诸位落笔,谈谈你们对‘农’字的看法。”
正如翼卓所言,书生是离农田最远的一群人。
贡院的考场里,原本信心满满而来的白衣书生在翼卓公布完考题后,都是愁容满面,无从落笔。
纵使大家都对乡试题广有所准备,他们也从未想到当今陛下随手一指,便指派了司农卿来做京城乡试的考官。
过去几月,欧阳靖羽给陆安列了一张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书单。里面涉及农学方面的知识也只是零星琐碎的介绍,并非深入详实的讲解。
陆安蓦地想起进考场前胡武净对他所说的话,他说好人会有好报。
陆安淡淡失笑,若是好人会有好报,他希望胡家村里热心帮助过他和温含卉的农妇也有好报。
农民多不识字,不科考,不为官,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更是需要有一支笔,替他们诉说自己的所求。
陆安铺纸研墨,落笔却并非行文,而是画列出了他在帮胡武净耕种时所用的木制器具,依次写下了这些器具的用途与优劣,并直言写道:虽然朝廷推崇铁具多年,但以我在乡下所见,百姓仍然在用笨重易坏的木具,而铁矿的开采权和定价权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市面流通的铁少,价贵,百姓无法负担,自然是还在用老旧的木具。
一页答满,另起一纸,陆安基于自己使用农具的感受,提出了一些对农具的改善之处,仍是附上自己亲自画的图纸。
最后提到了灌溉。
农田灌溉费时费力,他在挖渠引湖水进胡武净那一亩田地里时就深有体会。然而他已经足够幸运,不是所有农田附近都有湖水可引,对于无法引水的农田,只能通过人力挑水的方式运水过去。
因为陆安希望能通过一种水车源源不断地运水进田。
得益于陆安有过一段在纺织坊里要纺车和开源挣钱、自己打造工具的时光,他能够从工匠设计的视角将设想的水车变成图纸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