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次金军冒险南下发动奇袭,虽然侥幸得手,但是他们身处敌后,由不得完颜褒不戒惧。他很清楚,就算大宋官僚再怎么尸位素餐,只要他们这支奇兵在江南逗留的时间一长,迟早还是会陷入勤王宋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因此金军一路行来,几乎从不在某一地停留太久,使得宋人很难准确判断他们的所在,自然更难预测金军下一步的动向了。因此,为了节约时间,这次金军并没有像十五年前“搜山检海”那次一样无恶不作,即使只是与此次任务目的息息相关的搜刮粮草、财宝以及焚烧屋舍,完颜褒也反复催促部下抓住重点、加快速度,就更不会给他们工夫去找女人和滥杀了。当然,有人反抗而不得不杀的话,那他也不会心慈手软,只是他还是希望那些嗜血的狼崽子们最好更注重效率一些,能一刀将人弄死就别浪费时间砍第二刀

    然而,对于大宋、尤其是大宋朝廷来说,完颜褒的“仁慈”却比当初兀术的残忍造成了更大的打击。尽量不杀人,便意味着有更多张嘴要吃饭;而“征”走百姓的余粮,就迫使他们去别的地方抢粮(即使粮食被抢,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般也没有勇气反抗穷凶极恶的金军,但是从比自己更弱小和老实的同胞那里补偿损失,他们却是敢的,于是江南的匪患很快就出现了,而且还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于是本地粮田抛荒、而外地的农业生产也被严重干扰而贻误了农时,大宋今年粮食必定严重减产,尤其是京畿周边,要知道,光是临安城内,就有将近一百万张嘴等着吃饭呢;而在与“蕃客”们开始合作之后,就算完颜褒没有想到,那些对金钱极度敏感的奸商们也不会放过囤积居奇、攫取暴利的机会,于是本就因为供应不足而开始上涨的粮价更是扶摇直上

    当张俊率军进入临安时,市面上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了一石十贯文,而七八天后,这一数字又增加到二十贯文,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因为粮食极度缺乏,这座天下最大的城市已经开始有人饿死,再也不复昔日的繁华景象,当人没饭吃的时候,什么经济文化都得靠边站。

    看到临安周边飞涨的粮价,即使是可以从中获利匪浅(注1)的张俊,也感到极度地不安。擅于敛财的他很清楚,当物价高得离谱时,市场便会急遽萎缩,大宗交易的利润反而会大幅度下降,而且粮价如此高涨,绝大部分家庭都会无以为继,饥民饿极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要是被他们乱抢一气,那损失就更大了。而且随着江南经济的萧条,张俊名下的宅第酒楼等产业也会大幅度贬值,对他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毕竟田产只是他张俊身家的一小部分而已。。

    饥民自发性地抢粮还只是个开始,当整个地区的存粮告罄后,饥民将不得不背井离乡而成为异常危险的流民。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流民对食物的需求(无非是增加供给或者减少需求这两条路,盛世选择前者,乱世选择后者,他们将很快转化成无法无天的盗匪流寇。流寇所到之处,原有的社会秩序必然遭到严重破坏,受到波及的地区农民也势必无法安心生产,甚至会因为粮食被抢而不得不随波逐流,成为新的流民,甚至加入流寇再去祸害更多的人。

    这种滚雪球似的动乱一旦蔓延开来,对大宋朝廷和百姓的伤害甚至将不亚于昔日的方腊之乱,因为金军的时间选得太恶心,刚好在夏收之前,在他们以及次生流寇的破坏下,今年两浙地区的夏收肯定将大受影响。张俊让他的管家粗粗估算了一下,如果不能在一个月内将已经开始迅速蔓延开来的匪患控制住,让那些为了躲避金军和匪患而被迫离乡逃难的农民来得及回乡收割地里的冬小麦(即使这样,损失也还是很大,因为金军破坏了不少田地,而匪患虽然现在还不严重,但仅仅那些饥民,刮起地皮来也足以令人生畏。),并及时补种晚稻的话,就意味着大宋最大的粮仓将在整整一年内几乎颗粒无收。

    再考虑到原有的存粮又几乎都被金人和他们的新盟友以暴力与非暴力的手段抢走这一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毫无疑问,来年上半年将出现更大规模的饥荒,因为饥饿与匪乱而死的人数至少会超过五百万,即使最终渡过难关,这一重创也足以令大宋南渡以来的努力前功尽弃。而稍有不慎,便是灭国之祸。从这一点来说,完颜亮的这次豪赌已经大获成功,如果中途出现任何一点差池,金国都将会在一年内不战而亡,但不幸的是,这次理论上成功率不到一成的赌博,竟然成功了,所以现在局势大坏的就变成了原本占尽优势的大宋了

    因为就算能够赶在晚稻播种的最后期限前将匪患平定,江南大部分地区仍将面临绍兴十五年夏天到来年五六月份之前、接近一年的时间内几乎没有粮食产出的窘境,江南粮食供应将因此出现两百万人以上的巨大缺口(这还是假设有粮吃的人仅仅只吃不致饿死的最低进食量,实际情况只会更糟,为富不仁者从来都比乐善好施的多,再考虑到目前金军正大举南下,大宋就算想不打仗也不行,朝廷这一年内需要筹集的军粮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万一其他什么地区再遭次灾,需要朝廷扶持和救济啥的

    注1:史载张俊最富有的时期有良田万顷,每年光地租就能收到六十万石米(以宋代的春米效率,一石米相当于两石稻谷,也就是说张俊一年能净收入六十万石谷子,还是保底的收入,粮价涨到一石二十贯文的话,张俊一年光是地租就有一千万贯文以上的收入了(如果卖得掉的话,事实上粮价如此高涨,结果是有钱买的不需要,需要的买不起,张俊反而赚不了多少,当今的房地产业如果继续恶性发展下去,也是这样的结果。),即使以他的身家,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笔横财了

    ps:意外地发现,张俊的地租比例似乎定得相当低,宋代江南稻田平均亩产接近二石(指米,不是稻谷;是一熟的产量,而不是一年。),张俊的田地都是良田,亩产只会更高,张俊一年收租六十万石米,一熟则是三十万石,至少一万顷地,假设平均亩产是二石的话,张家的佃农缴租比例居然只有一成半。这个比例和宋朝普遍五六成的地租比例相较,实在是低得有些离谱。

    张俊贪财如命,不可能买了这么多良田却来做慈善,根据历史上他的军队待遇南宋第一来看,他买下的这些田搞不好是租给部下士卒的家属的(古代当兵都是职业的,退伍的时候基本上也种不了地了,而军屯的上缴比例往往比一般的佃农更高,所以不太可能主要租给屯兵或是退伍士卒耕种。),所以有优惠(那个张府看门老兵的民间传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作为一个佐证。不得不承认,南宋初期那么多名将之中,张俊这个将才只算中等档次的却混得最好,不是没有理由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