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不仅仅只能用在宇宙飞船上,这种发动机还能够替代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及球内空间新一代主力战机的动力。而且按照这篇论文中的描述,如果这种技术真能实现,它的应用领域或许不止是能装在航空、航天器上,说不准也能装在我们的水面舰艇或者潜艇上。”

        “应用范围广泛,还有就是,至少2、0年内,我们的飞行器恐怕依然还是会以球内飞行器为主,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加先进的战机作为过渡,而利用这种反物质发动机开发出来的战机,完全能够保持对其他国家的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这个项目应该上马,而且最好是宜早不宜迟。至于考虑到经费的问题,我认为完全可以把我们的高超声速武器和新一代战机的发动机项目,和这个项目整合到一起嘛,这样不仅能够节约经费,也能节约不少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听到了这位专家的话,在座的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即便是刚才的那位老专家,也没有开口反驳。

        如果真的可以和其他项目整合到一起,无需投入太多资金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上马的。

        最终,坐在最上手的大长老和几位穿着兵装的大佬交换了眼神。

        沉吟了一阵后,终于点了点头。

        “您老说的对,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经费上也能从其他的地方挪到一起、并不会占用额外资源,而且其应用范围还不仅仅只是航天工程本身,其他方向也能利用;那么,这个项目完全值得我们一试嘛。”

        顿了顿,见没有人再提出反对的意见后,他直接提起了笔,不紧不慢地在会议文件上做了最后批注。

        ——准予立项。

        想了一会儿,似乎是觉得没有吩咐到位,他接着又在后面补充了一行。

        “以9511工程为中心,各方通力合作。”

        写完了这句话后,他直接将文件交到了张勤手中,开着玩笑道:

        “咱们在航天工程上相继上手了这么多‘大项目’,战忽局的同志那边,是不是应该多站出来说两句呢,尤其是我们的战忽局刘总师?”

        听到这句话,张勤直接愣了愣,随后马上反应过来。

        刘峰那小子,不仅仅是“可控核聚变”的总工程师,人家还被网友们“安排”到了战忽局,担任技术总师嘛!

        具体的表现就是,相继“忽悠”了一大群国家花费重金投入到“可控核聚变”的研发当中,但至今只有他能够研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