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太湖一日,百态众生

    所谓太湖船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不像明清时节画舫在前,酒船在后,文人雅士吟唱欢歌的风流所在,而是当地渔民在渔港码头用数十艘大船改装成餐厅,富丽堂皇的水上船楼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被誉为太湖一景。

    当然,这类餐厅一般是渔家风味的农家乐,级别高一点的要属吴洲外事旅游公司所经营的船菜,“春秋号”“明珠号”“太湖号”游船不分春夏秋冬泛舟湖上,让乘客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游览美景。不过姚裳不敢冒险去实验朱久思是不是晕船,所以只能放弃旅游公司,将目标选在湖边一家叫做水晶宫的船楼上,从这里看去太湖风景佳处尽收眼底,另外从各个酒家调来最好的厨师,分别做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从“太湖三白”到酱爆螺丝、明炉酸菜昂刺鱼、油炸旁皮鱼、八宝鸭,西瓜鸡,鸡汁排翅,荷叶粉蒸肉,冰红菱及时鲜鱼蟹,应有尽有。

    姚裳考虑到副国级的领导应该不像平日接待的那些省市领导一样,至少还是要点颜面的,所以按照最低标准安排了饭局,二炒、二汤、四冷拼、五大菜,虽然简陋,却也基本囊括了太湖船菜的精华和特色。

    在短短三五分钟之内通过电话安排好所有行程,姚裳的办事能力第一次让付民之刮目相看。他此时也从慌乱中恢复镇定,一听之下,竟然找不到任何可以补充的地方,连夸了姚裳几句,正好朱久思一行已经从楼上下来,他匆忙向队伍中的柳光跑去。

    柳光其实也没想到朱久思会亲自到西亭去,按照惯例,来县里走一趟听了汇报,剩下的事交给调查组的人就可以了,突然有了变化,就十分考究各级官员们的应变能力。

    听了付民之的汇报,柳光对他的安排还算满意,补充了一句,道:“吩咐下去,菜的口味要重一点,朱总是西川人,爱吃辣,怕是不太喜欢苏菜的鲜淡。”

    看似不起眼的一点小补充,却充分表明了正处与正厅之间的差距,付民之心服口服,让姚裳带着几个县里的工作人员先走一步,去落实具体事宜。

    小小的一顿午餐,短短的四五分钟,官场百态毕露,权位功名,**人心,尽在其中!

    车队悄无声息的到了水晶宫,由于一切都是在暗中布置,交待了相关人等严守口风,高三层的水晶宫船楼既没有逐客,也没有禁严,不过寒冬季节,游客不算太多,朱久思走过一楼二楼时看到有食客显得十分的高兴,还站在一桌三口之家的旁边闲聊了几句。

    等上了三楼,往窗户边一站,浩淼无边的湖水仿佛在刹那间涤尽凡嚣,隔着雾蒙蒙的水气,极目苍茫,隐约可见山岚叠翠,秀峰如黛。朱久思默立良久,道:“这些年工作繁忙,我还是第一次来太湖,果然是‘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旷远’。晚唐诗人汪遵有首《五湖》诗: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忆古思今,感慨万千啊!”

    够资格陪同朱久思进包间的不过卫栖文等寥寥数人,朱久思睹景伤情,话里话外难掩寂寥之意。想来也是,历朝历代哪怕再位高权重,推动改革也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真要跟着陈隆起赴汤蹈火,一往无前,午夜梦回之时,他未尝没有几分忐忑和焦虑。

    身后众人面面相觑,能混到这个房间的无不是七窍玲珑的人精,怎能听不出朱久思的心情,《五湖》诗写的什么,不就是对功成身退的奢望和艳羡?难道连朱久思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这场改革也是持悲观态度的吗?

    卫栖文见有几人眼神闪烁,知道这番话要是敢传了出去,立刻就能掀起苏海的滔天巨浪,忙趋前一步,笑道:“陶朱公那是野史趣闻,我们只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了……”

    朱久思不过晃神了刹那,立刻明白过来,转身看着众人笑道:“今天既然身也到了,正好忙里偷闲,学学范蠡泛舟太湖的雅趣……来,来,大家都坐……”

    扫了一眼又道:“这么大的桌子,就我们几个太浪费了,柳光你去,叫付书记,安老板,范经理和叶经理一起来,咱们边吃边聊,听听大家关于合作社的看法。”

    柳光应声出门,卫栖文打趣道:“您这可是坏了自己的规矩,吃饭时不谈工作。”

    “没办法啊,时间紧任务重,规矩坏就坏了吧,不过在栖文你的地方坏了我的规矩,得给我三两碧螺春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