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基于特种部队发展还没有达到一个飞跃时期,或者说,是武器装备上的限制,让特种部队,这种人员编制小,行动迅捷的部队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舞台。

    即便伞兵也不是东方战场所能够负担得起的,国际上有这个能力组建伞兵部队,并开始训练的也就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

    德国在飞机制造上,领先了全世界,才会将这种作战方式,用在军事上。

    而美国的整体实力要比德国强上很多,加上常备军数量不多,完全能够研究各种不同的兵种,包括伞兵。

    在路上,曾一阳和谢维俊互相搀扶着,跟在司令部的队列中。毕竟在黑夜里,山里又比较黑,一脚深一脚浅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不过谢维俊还是很有兴趣的跟曾一阳聊着:“就我们来说,特战大队一直都是单兵消耗最大的部队。仅仅才一个营的兵力,每年的投入超过一个团的消耗。难道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所组建的部队,还不能胜任特战作战的需要?”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谢维俊这些高级干部心中有疑虑,连旅,纵队一级的干部心中也是有些不满。

    下面的带兵将领,对于这种不满,更多的是眼热特战大队的装备。

    德国通用机枪,小型流弹发射器,在部队中装备极少的阻击步枪,尤其是带有瞄准镜的狙击步枪,更是让不少带兵的干部眼热。

    德国毛瑟工厂生产的98k,苏联的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两种步枪,都是定型于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的步枪。不带瞄准镜的时候,不显山不漏水,但是真的带上了瞄准镜,这种步枪就变得了不得了。

    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凭借手中的步枪,击杀在400米外的**目标,就让很多战士趋之若鹜。

    “远远还达不到标准。”曾一阳在心里也有一个标准,不过他的标准并不是定在这是时期,而是在后世。

    特战部队,说的厉害一点,是无所不能的军队。

    但说白了,部队人员少,精干。已经注定了特战部队只能执行特殊作战任务,而无法出现在正面战场上。

    “单位成员来源标准高;直属高层单位指挥,执行高难度、高保密性与敏感性任务;单位人员高度精简、装备与后勤支援高度优先;单位装备采购、训练课程与其他经费运用上较一般单位宽裕;单位成员第二、三种专长训练与个人本职学能要求标准较高。”曾一阳说出了他心中,对特种部队的一点点认识。

    他也知道,这样的部队,他是没有办法组建起来的。

    而谢维俊听了曾一阳的说法之后,顿时吸了一口冷气,诧异道:“你这是选大学生呢?还是选战士?”

    “一个合格特种部队的战士,可要比大学生精贵的多。一般要学识上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还要通过系统训练之后,才能成型。”曾一阳点头笑道:“其实,在德国,已经有了这种特种部队。成员都是拥有较高的学历,并会懂一到两门外语,每个成员,都擅长几种武器,并深谙小团队协同作战。适合潜伏,暗杀,敌后破坏,等等正面战场之外的作战技能。你现在才知道,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让‘尖刀’出现在战场了吧!虽然‘尖刀’在战场上出现过两次,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是这都是突发原因,任务执行的难度也小。”

    尖刀的作战,一次在汉中,由支队长带队,渗透入敌防区,然后迅速占领军事要点,帮助主力部队夺取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