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宁被亲奶奶夸了,心里也高兴,脑子里的想法也更多了:“豆子咱们可以磨成黄豆面,又好保存又能饱肚子;花生晒干了保存也能放好久了;对了,三大爷家不是有几棵大枣树吗?你回去可要记得问问,能不能买他家的红枣,红枣虽不怎么饱肚子,可是难得是甜口的……”

    朱凤英笑眯眯地听着,一条一条记下了。

    这样盘算下来,除了主粮以外,其他的粮食也能屯下来不少,比只囤主粮省钱不说,还能常换口味。

    邓秀宁心里估算,地窖要是能装满三分之二,三年的困难时期,就能够平平稳稳地度过去了。

    可惜那些肉罐头什么的,不太好弄,不然可以多买一些囤起来,也就不怕三年里吃不上肉了。

    两个人商量的,都是从乡下弄粮食,因为城里的情况两个人都不太清楚。

    邓秀宁想了想,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毕竟现在已经在城里了,还是要从身边着手比较重要。毕竟粮食从乡下搬回来很扎眼不说,也很费力气。

    于是邓秀宁说:“奶奶,咱们有时间就去逛逛,看看外头的粮店是怎么卖粮食的。如果遇上价格合适的,咱们也可以买回来。”

    而且过段时间,就要更为全面广泛地实行票证制度了,买粮食都要粮票之类的,想买都没那么容易了。

    朱凤英现在对邓秀宁几乎是言听计从,就顺利认爹这件事,已经让朱凤英确信自己这个孙女是小人精了。

    说干就干,祖孙两吃完饭,收拾了一下家里,朱凤英就带着邓秀宁出门了。

    关上院子门,邓秀宁回头看了看自家院子,说:“咱们院墙还有点矮了,回头要让爹再加高一下。”

    “你这个小小人,每天吃好玩好就行了,还操心那么多干什么?上来!”朱凤英蹲在地上,要背邓秀宁。

    邓秀宁摇头:“不了,我先自己走吧,我累了再让你背。”

    虽然她现在是小胳膊细腿的,但是也需要锻炼,才能长大长结实。

    朱凤英知道她主意大,也不逼她,站起身后拉着她的胳膊慢慢走,说:“那等会儿累了可要说啊。”

    “我知道了,奶奶。”

    朱凤英带着邓秀宁,先去这附近的粮店看了看,问了一下价格,看了一下粮食的品质之类的,和她们之前来的时候没多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