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中,皇帝把手里的奏折合上,看向旁边埋案整理折子的陆霖,“霖儿,工部尚书卢勤年事已高,多次奏请告老还乡。眼下大臣举荐的有三人,第一个,是工部侍郎刘季,第二个,是在工部待过几年的李永绍,至于第三个人,也办过工部的差事。这人与你有些关系,是你的舅舅陈端明,你认为何人适合接替工部尚书一职?”
陆霖头戴玉冠,桌一件宽袖常服,腰间束着玉带。
他和陆潜的长相有几分相像,只不过陆潜年少清隽,温润中不乏熏灼的气宇和锋芒,而陆霖,看起来与世无争、温润无锋。
陆霖微微一笑,道:“父皇,儿臣认为刘季更适合。刘季在侍郎一职上待了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管是家世、年纪还是资历,他更能服众。”
皇上眉头微皱,并不满意陆霖的回答。
陈端明是陆霖的舅舅,陆霖为了避嫌,不会直接推举自己外祖家的亲人。
剩下的两个人,刘季在工部多年不假,可此人能力不足,魄力不够,若是仅凭着苦劳选拔官员,整个大邺不就乱套了?
至于李永绍,又太过油滑浮躁。工部虽比不上吏部和户部,可工部其属有四,管辖着天下的屯田、水利、城池、宫殿府邸、工匠、山泽等。即便是修建一座府邸,里面的讲究也多着呢,差事枯燥,却不可大意。
工部需要的是能沉心静气的官员,李永绍明显不适合。
陆霖的做法,皇上不难猜出来,虽他举荐了刘季,可刘季和李永绍皆难担重任,最终工部尚书还是要落到他舅舅陈端明的头上。
他这个大儿子,有几分小聪明,既避了嫌,彰显着公正,又让自家人得了好处。
只是,这些小聪明用到别处,皇上许是会夸赞他,用在朝廷大事、官员调任上,私心太重了点。
皇上暗暗叹口气,把同样的事情交由陆潜处理,陆潜断然不会有这样的举动,能者居之,何人能够胜任,他便会举荐那位臣子。
是陆霖成为太子的时间太短,没有掌握储君之术,还是他私心太重,私心凌驾于朝政大事?
处在为人父的位置上,皇上更希望是前者。他出了声,“行了,今个是端午,朕不留你了,你回去吧。”
陆霖没急着起身,“父皇,您更认可哪位臣子担任工部尚书?”
皇上心里有了主意,然不欲透露,“此事稍后再议,端午佳节,不说公事了,你回去陪陪太子妃和孩子,朕去向你祖母请安。”
陆霖起身作揖,“儿子告退,儿臣祝父皇端午安康。”
陆霖头戴玉冠,桌一件宽袖常服,腰间束着玉带。
他和陆潜的长相有几分相像,只不过陆潜年少清隽,温润中不乏熏灼的气宇和锋芒,而陆霖,看起来与世无争、温润无锋。
陆霖微微一笑,道:“父皇,儿臣认为刘季更适合。刘季在侍郎一职上待了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管是家世、年纪还是资历,他更能服众。”
皇上眉头微皱,并不满意陆霖的回答。
陈端明是陆霖的舅舅,陆霖为了避嫌,不会直接推举自己外祖家的亲人。
剩下的两个人,刘季在工部多年不假,可此人能力不足,魄力不够,若是仅凭着苦劳选拔官员,整个大邺不就乱套了?
至于李永绍,又太过油滑浮躁。工部虽比不上吏部和户部,可工部其属有四,管辖着天下的屯田、水利、城池、宫殿府邸、工匠、山泽等。即便是修建一座府邸,里面的讲究也多着呢,差事枯燥,却不可大意。
工部需要的是能沉心静气的官员,李永绍明显不适合。
陆霖的做法,皇上不难猜出来,虽他举荐了刘季,可刘季和李永绍皆难担重任,最终工部尚书还是要落到他舅舅陈端明的头上。
他这个大儿子,有几分小聪明,既避了嫌,彰显着公正,又让自家人得了好处。
只是,这些小聪明用到别处,皇上许是会夸赞他,用在朝廷大事、官员调任上,私心太重了点。
皇上暗暗叹口气,把同样的事情交由陆潜处理,陆潜断然不会有这样的举动,能者居之,何人能够胜任,他便会举荐那位臣子。
是陆霖成为太子的时间太短,没有掌握储君之术,还是他私心太重,私心凌驾于朝政大事?
处在为人父的位置上,皇上更希望是前者。他出了声,“行了,今个是端午,朕不留你了,你回去吧。”
陆霖没急着起身,“父皇,您更认可哪位臣子担任工部尚书?”
皇上心里有了主意,然不欲透露,“此事稍后再议,端午佳节,不说公事了,你回去陪陪太子妃和孩子,朕去向你祖母请安。”
陆霖起身作揖,“儿子告退,儿臣祝父皇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