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青壮拿了日结的‘餐券’,到大食堂买炊饼等食物,然后带回家,让一家数口都能果腹,不至于饿死。

    可以说,一个成年男子或女子,在东冶劳作,所得就能养活一家两大两小,至少饿不死。

    小孩在东冶帮忙打下手,好歹能养活自己。

    天子恩准、东冶实施的“以工代赈”,确实赈济了许多居民,而东冶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不但制作兵仗的能力大幅增加,出产的各种制品销往外地,获得不菲利润。

    譬如,如今热销的新式炊具“东冶铁锅”。

    铁锅,为泥模铸成,制作简单,用于烹饪时省柴禾,还能用“炒”的烹饪技艺,做出别样风味的菜肴,所以即便寻常百姓用不起,但依旧热销各地。

    因为只有建康东冶,才能制作铁锅。

    真是因为东冶令的各种奇思妙想,让东冶有了盈利能力,然后大规模招工,让许多居民以及小商贩,都能靠着东冶维持起码的生计。

    对此,负责管理大食堂的黄?,看得真真切切,在大食堂里摆摊的商贩,以及购买食物的工人,每个人的脸上,多少都浮现笑容。

    看到这样的,黄?由衷觉得这“以工代赈”真是活人无数的德政,而东冶令李笠在建康百姓之中的声望,很快高涨起来。

    但管食堂很累,短时间把这食堂办起来、管好,可不容易,为此,黄?和手下忙得不可开交,感觉头发都白了几根。

    “黄郎!”一声呼喊,让黄?从感慨中回到现实,循声望去,却是鄱阳老乡、大鲶彭食肆掌柜潘宝。

    “怎么,这么快就办完交接了?”

    黄?问,潘宝笑道;“是,办完了,十船红鲊和鱼松,都交接了,明日交接铁锅。”

    “然后呢?既然来了建康,可得多住几日,我请客,带到处走走。”黄?拍拍潘宝的肩膀,“如何,我那妹夫,现在忙什么?”

    黄?的另一个妹夫,是“大鲶彭”彭均,彭均如今在鄱阳,继续经营着产业,顺便帮着武祥一起,给李笠看家,与此同时,依旧在操练护院。

    “东主如今忙得很,不过,没有李郎忙,也没们忙。”

    潘宝滔滔不绝说着,说起鄱阳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