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梁国一样,新朝六部,下辖各司,梁国有二十三司,新朝六部,各部各辖四司,有二十四司。

    不过,总税司和转运司、提刑司并不在六部二十四司之内。

    萧大款作为曾经的“录尚书事”,最关心的就是三省六部制架构和职能。

    虽然他现在已经成了前朝宗室,被软禁在鄱阳,但闲着也是闲着,觉得自己若是有空,还是要多动动脑子,免得郁郁而终。

    只要李笠不杀他,他就要和对方比谁活得更久。

    按照报纸上的介绍,中书省主官为中书令,副官为中书侍郎,主要职官为中书舍人。

    中书省就国家大事、主要官员的任免,替皇帝起草诏敕主要是中书舍人负责,即决策。

    门下省主官为侍中,副官为黄门侍郎,主要职官为给事中,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核中书省诏敕,若认为诏敕不合适,可以将其“封驳”、退回。

    尚书省主官为尚书令,副官为左右仆射。

    尚书令为虚职,实际省务,由左右仆射分担,又有各部尚书以及佐官,负责诏敕、政务的执行。

    三省的官职、职能设置,其实和前朝并无太大差别,但萧大款还是很关注,想看看李笠这个篡国逆贼,要如何推陈出新。

    对于萧大款这些前朝宗室而言,李笠就是篡国逆贼,哪怕对方立下再多功劳,事实就是篡夺了萧家的江山。

    但萧大款心中,对李笠的恨意倒不是很大,因为他渐渐明白一个事实:侯景作乱时,梁国就已经很危险了。

    理由有二:其一,侯景以不满千的残兵起事,到攻入台城时,据说众有十余万,这十余万人,可都是梁国的百姓、官吏。

    这些人跟随侯景作乱,总不能都说是被蒙蔽,由此可见,当时国家内部积累的民怨有多大。

    其二,台城被围时,占据兵力优势的勤王诸军,表现可疑。

    萧大款觉得,若不是当时李笠表现出色,协助官军解了台城之围,并击败、俘虏了侯景,侯景作乱带来的影响,恐怕会很大。

    国家经过如此一劫,搞不好会国力大衰,又会被东西二魏趁火打劫,内忧外患之下,国祚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