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之言,或为民请命、或老成持重,皆有道理。”

    皇帝闷了一声,暂且先止住了众人的争辩,便转过身,不再说话,而是看着滚滚河水发呆。

    淮河的清水、黄河的浊水,虽没有龙兴之地泾渭分明的壮景,却也别有一番奇妙精致。

    认为构建的大堤、水闸、泄洪道、冲刷闸,这些数百年间不断修缮起来的工程,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然而,这些人力物力造就的浩大工程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问题?

    前朝治水之义,以保祖陵为上、保漕运次之、保民生最后。

    本朝又有什么区别?

    若不是祖陵不在这,难道不也是一样的吗?便是祖陵不在这,依旧是保民生在最后。

    朝廷向来知道,漕运、河道这些官员都贪腐。但有时候就是默许的,只要保证了漕运,剩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淦说,自己不是鸵鸟,但自己在海军成型之前、下南洋之前,又当了多少年鸵鸟呢?

    事到如今,皇帝也不得不心服刘钰力主建海军、下南洋这一战略的影响了。

    单从漕运海运这件事上来讲,二十年前,提及海运,朝中反对的声音,必然是“危险、容易被海寇劫掠;不安全,万一遇到风浪就没了;是脆弱的后颈皮,一旦被人切断航道,南北分裂”之类的声音。

    凡提海运者,必与祸国殃民联系在一起。

    当年江苏节度使上书要求试行海运的时候,刘钰并没有立刻站出来支持。

    到现在,至少,嘴上反对海运的人,再也不用二十年前的那些理由了。

    因为,那些理由没有靠辩论辩赢,而是靠做事做的叫他们无话可说了。

    当那些“为国为社稷”的大道理讲不通后,这些反对者的嘴里,也就只剩下了很现实的问题。

    然而,当南洋问题、航海术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这些反对的理由,就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了: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就是钱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