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这场“恰巧”下南洋的举动,影响最大的,当然还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被喻为第二次灾难年的45年,眼看就要过去了。

    但灾难,却还未结束。

    46年的初夏,整个荷兰都埋在一片名为恐慌不和不安的阴影中。

    46年一开始,荷兰百姓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主义”。

    不过,既不是“立宪”主义,也不是“三权”主义,更不是“人民主权”主义,或者是什么“重商”主义之类。

    而是一个从罗马时代就已出现的词汇。

    【汪达尔主义】

    什么是【汪达尔主义】?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攻破罗马城,纵兵焚掠半个月之久,烧伤抢掠、完全不受控制的暴力和破坏,这就叫汪达尔主义。

    而现在,这个词和法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整个荷兰,中上层到处都流传着法国人“汪达尔主义”的传闻。

    在奥属尼德兰,烧、杀、抢、掠,奸妇女、抢粮食。

    这倒也不是荷兰人造谣,而是这个时代的军纪,就是如此。饶是后世,电影里美化到能走出会惊艳行军的黄维兵团,所到之处按其自己的团长报告国防部都是“……双堆集附近十四岁幼小女均不可免污,自杀者不知其数。”,这还是二百年后于本国领土上对本国人民,况于二百年前的法国在奥属尼德兰?

    当然,这是荷兰的中层以上才用的词汇,在军队的暴行之外,他们用的是一种“自比罗马的文明、而法兰西人如汪达尔人野蛮”的比拟。

    被他们视为“暴民、愚民、无知者”的底层老百姓,还用不上这个专门的词汇。

    但不知道这个词汇,并不代表他们不了解什么叫兵过如梳。

    法国人在奥属尼德兰的接连胜利,让从1672年起本土就没有真正遭受战火的荷兰,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