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战报已经到了汴京开封。

    对於前线取得如此辉煌的大胜,郭荣看着战报,一口气说了六个“好”字。

    满朝文臣一片譁然。

    满朝武将一阵Si寂。

    前不久他们才听说西边战事不利,议政厅、枢密院有撤军的意图。

    为此他们武将一党还曾幸灾乐祸,暗中放出谣言,说前线失利的原因便是罗幼度拖了後腿。不然以王景、韩令坤的能力,收复四州之地,轻而易举。

    没想到短短时间,军情来了翻天覆地的变故。

    四州之地短短月余间先後夺得,为他们瞧不起的罗幼度居然大放异彩,在凤州以弱势兵力全歼近乎两倍之敌,b得敌方大将自刎军前。

    王景、韩令坤传来的战报上亦对罗幼度的表现赞不绝口。

    打脸来的是如此之快。

    文人最大的习惯喜欢吹捧。

    罗幼度是大周开国以来为数不多立有军功的文臣,得到了一致好评,吹嘘者遍布朝野,名声大噪,大有新一代儒将的势头。

    而赵匡胤天生神勇,武艺冠绝三军,志向远大。自他投军起,便下定决心要一展x中抱负,出将入相,成为可以与李靖、苏定方这类相提并论的千古人物。

    高平之战,他获得了机会,也把握住了机会,成功进入了大周中高级将领行列。殿前司地位虽低於统辖大部分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但它所统辖的禁军是皇帝的亲卫军,而他理所当然的成为郭荣最亲信将领之一,甚至将禁军全部交由他训练,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尽管大周地位b他高的武将不少,但能入赵匡胤眼中的并不多。

    因为到了一定地位,政治永远是绕不开的东西。

    不懂政治的武将,永远不可能出将入相。

    相b绝大多数不通政治的武将,赵匡胤自身的政治天赋却异常出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