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看似为不同之事,在善用兵者的眼里实际为一体两面之事,进攻是防守之方法,防守是进攻之策略,二者殊途同归。
至于如何转化攻守之势,其根本在于对手是否战胜。即如孙子所言,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实际而言,当敌人固守,自己寻找不到战机,则敌人处于不可战胜之阶段,身为进攻方者需要采取防守姿态,与敌人展开对峙。
在防守或对峙阶段,进攻方需要自露不足,去引诱敌人进攻。当敌人发起进攻时,其将自露不足,而这将是用兵之机。
两者身份交换,防守方欲击败对方,最好的方法便是采用进攻,利用防守方的优势,集结优势兵力以击败之。或是向敌人展示强大,以让敌人不敢进攻。
深谙攻守转化之法者,在华夏历史上无不是赫赫有名之将领,其最为典型者莫过于李世民。
受结果论影响,众人或许以为李世民常是以进攻取胜,实则李世民多以防守而取胜。
李世民最常用的战术,先与敌寇展开对峙,而后发现敌人漏洞,设套或是用骑兵冲击而胜之。
故李世民在点评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其语气中之所以有瞧不起之意。实因在李世民看来,防守不是目的而是取胜手段。司马懿应当用防守去取胜,而非单纯防守。
当然了,攻守转化之术,看似简单,欲掌握起来,实则非常困难。战场上影响胜败的因素太多了,如地形、气候、兵源、将领等相关因素。而优秀的统帅,往往能将这些因素了然于胸。
赵括惨败长平,马谡兵败街亭。其本质是在于赵括、马谡无法控制战场局势,难以掌握攻守转化。
随着霍峻所经战事越多,他对攻守一体之本质也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甚至说已是融会贯通。且在历史原有战役的基础上,霍峻更能发现原有战役之不足。
以钟离之战为例,韦睿所用的战术不可不谓出众。然其亦有不足,即无法满足霍峻兵破寿春之愿。
如此之下,加之其他因素影响,霍峻注定无法复刻韦睿之战术,需要更深入去思考兵马布置,利用战场的其他因素去影响战场结果。
故霍峻从来不排斥自己记忆中的战役,因为那些战役往往可以帮他查缺补漏,也能让他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
孙权放弃琅琊、东海二郡,聚兵固守穆陵关。霍峻隐约知其有诈,也决意出兵二郡,本质是在对自己的自信。
霍峻相信他能在孙权的进攻中,寻找到取胜的突破口。而他的防守会让孙权无计可施,挫败孙权的阴谋。
如果霍峻失误,那么将会成就孙权的威名。而霍峻正是相信孙权的军事能力,他才敢这么用兵。
至于如何转化攻守之势,其根本在于对手是否战胜。即如孙子所言,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实际而言,当敌人固守,自己寻找不到战机,则敌人处于不可战胜之阶段,身为进攻方者需要采取防守姿态,与敌人展开对峙。
在防守或对峙阶段,进攻方需要自露不足,去引诱敌人进攻。当敌人发起进攻时,其将自露不足,而这将是用兵之机。
两者身份交换,防守方欲击败对方,最好的方法便是采用进攻,利用防守方的优势,集结优势兵力以击败之。或是向敌人展示强大,以让敌人不敢进攻。
深谙攻守转化之法者,在华夏历史上无不是赫赫有名之将领,其最为典型者莫过于李世民。
受结果论影响,众人或许以为李世民常是以进攻取胜,实则李世民多以防守而取胜。
李世民最常用的战术,先与敌寇展开对峙,而后发现敌人漏洞,设套或是用骑兵冲击而胜之。
故李世民在点评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其语气中之所以有瞧不起之意。实因在李世民看来,防守不是目的而是取胜手段。司马懿应当用防守去取胜,而非单纯防守。
当然了,攻守转化之术,看似简单,欲掌握起来,实则非常困难。战场上影响胜败的因素太多了,如地形、气候、兵源、将领等相关因素。而优秀的统帅,往往能将这些因素了然于胸。
赵括惨败长平,马谡兵败街亭。其本质是在于赵括、马谡无法控制战场局势,难以掌握攻守转化。
随着霍峻所经战事越多,他对攻守一体之本质也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甚至说已是融会贯通。且在历史原有战役的基础上,霍峻更能发现原有战役之不足。
以钟离之战为例,韦睿所用的战术不可不谓出众。然其亦有不足,即无法满足霍峻兵破寿春之愿。
如此之下,加之其他因素影响,霍峻注定无法复刻韦睿之战术,需要更深入去思考兵马布置,利用战场的其他因素去影响战场结果。
故霍峻从来不排斥自己记忆中的战役,因为那些战役往往可以帮他查缺补漏,也能让他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
孙权放弃琅琊、东海二郡,聚兵固守穆陵关。霍峻隐约知其有诈,也决意出兵二郡,本质是在对自己的自信。
霍峻相信他能在孙权的进攻中,寻找到取胜的突破口。而他的防守会让孙权无计可施,挫败孙权的阴谋。
如果霍峻失误,那么将会成就孙权的威名。而霍峻正是相信孙权的军事能力,他才敢这么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