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书法的形体,可以说与王羲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只有形体,却无神韵罢了,如果是唐代的话,那么由于时代的影响,哪怕真的是描摹王羲之的书法,再写于绢纸之上,也不会如此的相像。

    王羲之的字体是在秦汉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还带有秦汉字体的一些特点,可是到了唐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却是没有了这种特点,再加之唐代有着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学习书法之时,恐怕最先临摹的就是这三位大家,那么之后的字迹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这种特点。

    可是陈逸从中却没有发现,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他并不陌生,可以说各有不同,上面的三人都是唐代之人,而最后一名楷书大家便是元代的赵孟頫。

    根据这些特征,陈逸认为这一幅绢本书法的年代,应该早于隋唐两代,或许真的是唐代之前的某人,根据王羲之的真迹从而描摹下来的。

    这可以说是他仔细研究得出的结论,不过悟真道长对这幅书法毫不在意,再加上这些结论是否准确还不一定,所以,陈逸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除了平日之中的泡茶之外,陈逸还亲手做了几次饭菜,其所做的素食,味道几可比拟山珍海味,让一众道士胃口大开,当然,知道这些饭菜是他做的人,只有厨房里的几名道士,还有悟真和玄机两位道长而已。

    玄机道长自然是下了命令,让厨房里的这些人保密,并且让陈逸每隔一段时间再做,没有过多的追问陈逸。

    道教讲究清净无为,如果陈逸能告诉他,早就会说了,没有告诉,那就代表着有着某些不便之处。

    而悟真道长却是十分的开心,陈逸所做的这些饭菜,十分合他的胃口,一般来说,他中午那一顿,都不会去吃,可是现在,只要陈逸中午一做菜,他一定会去到斋堂之中。

    为此,悟真道长不禁几次询问陈逸是否有意加入龙门派,甚至连他自己亲自教导的承诺都说了出来。

    只是被陈逸一句话拒绝的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那就是如果悟真道长再说入门当道士的事情,他别说饭,每天连茶都不泡了。

    这半个多月以来,陈逸几乎一天都在不断忙碌着,有时兴起还会与悟真道长一块交流,来更加深入的了解道教的一些事情。

    不过随着贺文知故事的完结,他将一部分重心,放在了那一幅画作的点睛之上。

    为此,陈逸还特意临摹了几幅画作为备用,以防止点睛出现失误或者达不到贺文知的满意。

    通过对一幅幅画作还有书信的临摹,陈逸也是十分清楚的感受到贺文知与秦小婉对彼此之间的一些感情。

    二人的书信亦是用毛笔写成,秦小婉的书法字体之中,充满着娟秀的气息,而贺文知则是意气风发。

    终于,在几天之后,陈逸拿着一幅画完眼睛的画作,来到了贺文知的房间之中,这幅画亦是亦是用点睛之笔完成,用点睛之笔再加上绘画术,可以给他带来一些关于点睛上的感悟,这也是他点睛之笔不断让人惊叹的原因所在。

    贺文知看了看画作,这幅画作本来是死气沉沉,可是在陈逸点完眼睛后,变得一片生机勃勃,画作中的秦小婉整个人充满灵性,只不过,哪怕他惊讶于陈逸的点睛功力,却还是摇了摇头,“小逸,这幅画如果是别人,我会觉得十分的完美,可是这是我的妻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的铭刻在了我的心底,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