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虽然以理工科为主,但其文科类的院系实力也是很强的。尤其是其中国语言系,始建于1926年,建立伊始就吸引了一大批的大家讲学任教。只不过,解放之后,国家对位于京城的重点大学的院系进行了调整,195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被砍掉。清华的文脉传承也就是从那一年中断。

    一直到80年代,清华的中文系才复建,不过,在文科这一块儿,它已经落后北大太久了。

    “朱校长,清华的中文系才建立几年?师资传承跟北大相比,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啊,再说,肖飞是专才大才。去一个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会受到重视吗?我认为,肖飞最好的选择还是我们学校啊。咱们不能耽搁了肖飞的成长发展。”徐元故作轻松地呵呵笑着说道。

    “徐科长啊,您觉得。像肖飞这样的大才,咱们学校能教育培养得出来吗?”。李堂秋也笑着问道。

    人才的培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没有才华的人。哪怕大家在旁耳提面命,那也不一定能够成名成家。取得多大的成就。

    说到底,作家的成长一靠个人才华。二靠个人努力,第三个才靠的是外界影响。

    中国的中文系有很多,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的有,但是,中文系的毕业生真正能成长为优秀作家的,实属罕见啊!

    李堂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肖飞其实是不需要在北大深造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并在中国史上占据一定地位的。

    至于去北大读书,最多不过是给自己个人的履历上镀镀金。

    再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肖飞真的不需要用北大毕业生的名气来给自己增加什么谋生筹码。

    反倒是北大将来可以在自己的优秀人才培养成果、本校知名校友一栏加上肖飞的名字,以此来展示自己。

    “这个,我认为,我们可以让肖飞变得更好、更全面。”徐元说道。

    肖飞在创作方面已经非常优秀,已经被视为新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创作是很个人化的创造,外界他人的参与性非常之低。

    这一点,徐元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他只能如此回应。

    “这话我也相信,不过,北大能做到的,清华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吧?其实,现在的人才培养,已经几乎快要变成流水线作业了,大家都是一个模式。”朱旺年说道。

    肖飞在旁一声没吭,他也没法子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