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技术人员不断的对鱼雷进行改进,不过海军却对鱼雷的最高速度并不满意,希望能有所提高。
当时意大利研制了一种航速高达50节的鱼雷,倭国闻讯立即购进10枚,进行了发射实验,发现鱼雷高速水下运行的奥秘在于雷头前部存在一个空气空洞,减少了水中阻力(意大利并不是只会制造些奇葩武器,认真起来还是有不少借鉴的成果的)。
据此,技术人员修改了鱼雷纯圆的雷头,加装了一个尖锐的小帽,使鱼雷的航速达到了50节,从理论上计算甚至能达到60节!
此外,当时倭国不能生产纯氧的制氧机,因此特意从德国进口了制氧机,由长崎三菱兵工厂加以仿制,进行批量生产,装备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巡洋舰用纯氧从气体中提取,驱逐舰用纯氧从液体中提取。后者的制氧机虽然较小,但是所产生的氧气纯度倒还不错。经过一系列改进和准备,海军鱼雷学校于1935年在“鸟海”号重巡洋舰上进行了测试性发射,各项指标均让军方大为满意。1935年11月28日,93式氧气鱼雷正式装备倭国海军。
在二战之前,93式氧气鱼雷称得上是世界鱼雷技术发展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
当时的倭国技术专家称93式鱼雷领先西方20年。
由于成功实现了纯氧助燃,使得鱼雷动力大增,航程和航速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以最高航速50节航行时,航程达到了22000米,在以36节低速航行时,达到了令人咂舌的40000米!
这个距离甚至超出了当时各国主要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而且使用纯氧也使鱼雷的航迹非常小,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由于主发动机是通过空气启动的,因此在发射的最初300~400米距离内还是有一条明显的航迹,但这个距离和93式鱼雷超远的射程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航程远,速度快和航迹小的优点外,93式鱼雷的威力也是空前的,其装药量由89式鱼雷的295千克和90式鱼雷的400千克提高到490千克,大大超出了各国军舰水下防护设计所参照的鱼雷装药量,很难想象会有什么船能够承受近半吨炸药的爆炸冲击力。所有这些优势使得93式鱼雷一经装备,立刻成为倭国海军的“独门利器”,被列为最高机密,加以严格地保密,相关人员甚至连“氧”这个字眼都不准吐露,而以“第二空气”或“特有空气”来代替,谋求彻底保持机密。
穿越者的优势,就是后世的各种知识,很多别人辛辛苦苦研究十几年几十年才得出的成果,对雅尼克来说不过是几句话的事情。
比如氧气鱼雷的氧气比例,为了找出最正确的比例,倭国研究部门经历了无数次事故失败挫折,损失了无数技术人员,雅尼克一句话便指出来了。而且还对鱼雷改进了一番,装上了自家的“声音自导系统”。
按理说装上这么多东西后鱼雷内部空间非常紧张,不过德国技术部门将原本鱼雷战斗部的烈性炸药换成空气燃料炸药。
如此一来鱼雷撞击目标时推进器残余高压氧气喷出形成空气燃料炸药粉末-氧气气团,再点燃爆炸,60公斤空气燃料炸药,等效500公斤TNT。其威力可轻松摧毁大型舰船,若在海水中近炸,即在海水中形成空气燃料炸药粉末-纯氧气“气泡”,空气燃料炸药在氧气中爆炸威力比空气中爆炸强大得多,引爆后高压水传冲击压可打破舷侧装甲造成目标迅速进水倾覆。
随着潜艇艇长乔吉姆下达发射命令,一枚鱼雷一头扎进海水里,以五十节(约93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冲向15公里外的运输编队。
五分钟后,已经跑出七千多米的鱼雷“声音诱导机构”启动,发现自己的航线有些偏差,鱼雷的摆锤控制系统开始调整方向,对准运输编队。
原时空中,当德军投入音响鱼雷初期引起了盟军相当大的恐慌,因为这种鱼雷会向长了眼睛般,专门盯着大吨位船只攻击,当一条小船在一个大些的目标旁边行驶时,鱼雷会甩开小船,扑向噪声更大的船。
不过当发现这种音响鱼雷的特性后,盟军的武器专家们很快便想到了各种对策,总的思路是:“在己方军舰不在之处制造更大噪声,以扰乱视听”。他们制造出的噪声制造器投放后,诱使音响水雷经过一个又一个噪声制造器直至脱离目标区,终于改变了盟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与此同时,同盟国加紧用雷达和声呐对海底的德军潜艇进行搜索和打击。
这也是雅尼克严禁潜艇部队大规模使用音响鱼雷的原因,毕竟一旦这种鱼雷大规模使用,敌人很容易发现其特性,也就不算什么秘密武器了。
当时意大利研制了一种航速高达50节的鱼雷,倭国闻讯立即购进10枚,进行了发射实验,发现鱼雷高速水下运行的奥秘在于雷头前部存在一个空气空洞,减少了水中阻力(意大利并不是只会制造些奇葩武器,认真起来还是有不少借鉴的成果的)。
据此,技术人员修改了鱼雷纯圆的雷头,加装了一个尖锐的小帽,使鱼雷的航速达到了50节,从理论上计算甚至能达到60节!
此外,当时倭国不能生产纯氧的制氧机,因此特意从德国进口了制氧机,由长崎三菱兵工厂加以仿制,进行批量生产,装备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巡洋舰用纯氧从气体中提取,驱逐舰用纯氧从液体中提取。后者的制氧机虽然较小,但是所产生的氧气纯度倒还不错。经过一系列改进和准备,海军鱼雷学校于1935年在“鸟海”号重巡洋舰上进行了测试性发射,各项指标均让军方大为满意。1935年11月28日,93式氧气鱼雷正式装备倭国海军。
在二战之前,93式氧气鱼雷称得上是世界鱼雷技术发展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
当时的倭国技术专家称93式鱼雷领先西方20年。
由于成功实现了纯氧助燃,使得鱼雷动力大增,航程和航速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以最高航速50节航行时,航程达到了22000米,在以36节低速航行时,达到了令人咂舌的40000米!
这个距离甚至超出了当时各国主要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而且使用纯氧也使鱼雷的航迹非常小,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由于主发动机是通过空气启动的,因此在发射的最初300~400米距离内还是有一条明显的航迹,但这个距离和93式鱼雷超远的射程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航程远,速度快和航迹小的优点外,93式鱼雷的威力也是空前的,其装药量由89式鱼雷的295千克和90式鱼雷的400千克提高到490千克,大大超出了各国军舰水下防护设计所参照的鱼雷装药量,很难想象会有什么船能够承受近半吨炸药的爆炸冲击力。所有这些优势使得93式鱼雷一经装备,立刻成为倭国海军的“独门利器”,被列为最高机密,加以严格地保密,相关人员甚至连“氧”这个字眼都不准吐露,而以“第二空气”或“特有空气”来代替,谋求彻底保持机密。
穿越者的优势,就是后世的各种知识,很多别人辛辛苦苦研究十几年几十年才得出的成果,对雅尼克来说不过是几句话的事情。
比如氧气鱼雷的氧气比例,为了找出最正确的比例,倭国研究部门经历了无数次事故失败挫折,损失了无数技术人员,雅尼克一句话便指出来了。而且还对鱼雷改进了一番,装上了自家的“声音自导系统”。
按理说装上这么多东西后鱼雷内部空间非常紧张,不过德国技术部门将原本鱼雷战斗部的烈性炸药换成空气燃料炸药。
如此一来鱼雷撞击目标时推进器残余高压氧气喷出形成空气燃料炸药粉末-氧气气团,再点燃爆炸,60公斤空气燃料炸药,等效500公斤TNT。其威力可轻松摧毁大型舰船,若在海水中近炸,即在海水中形成空气燃料炸药粉末-纯氧气“气泡”,空气燃料炸药在氧气中爆炸威力比空气中爆炸强大得多,引爆后高压水传冲击压可打破舷侧装甲造成目标迅速进水倾覆。
随着潜艇艇长乔吉姆下达发射命令,一枚鱼雷一头扎进海水里,以五十节(约93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冲向15公里外的运输编队。
五分钟后,已经跑出七千多米的鱼雷“声音诱导机构”启动,发现自己的航线有些偏差,鱼雷的摆锤控制系统开始调整方向,对准运输编队。
原时空中,当德军投入音响鱼雷初期引起了盟军相当大的恐慌,因为这种鱼雷会向长了眼睛般,专门盯着大吨位船只攻击,当一条小船在一个大些的目标旁边行驶时,鱼雷会甩开小船,扑向噪声更大的船。
不过当发现这种音响鱼雷的特性后,盟军的武器专家们很快便想到了各种对策,总的思路是:“在己方军舰不在之处制造更大噪声,以扰乱视听”。他们制造出的噪声制造器投放后,诱使音响水雷经过一个又一个噪声制造器直至脱离目标区,终于改变了盟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与此同时,同盟国加紧用雷达和声呐对海底的德军潜艇进行搜索和打击。
这也是雅尼克严禁潜艇部队大规模使用音响鱼雷的原因,毕竟一旦这种鱼雷大规模使用,敌人很容易发现其特性,也就不算什么秘密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