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百里燕身旁信旗手挥动长旗,城上城下各营将官看到黄旗挥舞摇曳,迅速催促战卒走出野战工事进入战位,以三人为一组,辅以若干弓弩手,以城垛为战位各自为战。

    根据以往守城攻城与战场厮杀和前世经验,百里燕恍然发现三三制确实有其独特有点。

    无论是野战肉搏还是守城,三人一组要比两人一组、四人、五人一组更为灵活,三人一组背靠背,视野正好覆盖三百六十度,而两个人背靠背却是不行的。

    三个人以上编组,五人展开的战术与三人展开的战术没有任何区别。若以三个三人组编为一个什,两个伍长编为一个什,战术也更为灵活。

    可以先用两个三人组六人,前去围攻一个五人组,最后一个三人组,以运动战拖住、转移、调动敌方一个五人组脱离战场,创造己方以多胜少的战机,而后反歼灭。

    守城是以城垛为单位争夺的阵地,百里燕编列三人为一组,三人为一后备组,每组配备持盾剑手一名,长枪手一名,钩镰戟手一名,长短兵器交替掩护。

    同时安排短剑手两人、弓箭手一人三人组投掷石块和滚木檑石,出现阵亡负伤,后备组即刻顶上,什长建制打残后整建制撤下,由司空南预备队顶上,司空南预备队再从辎工营补充。

    形成完备的三级补充制度,不至于整建制被打残后,老兵新兵下火线,而新上来的都是白丁,没有一个见过血。

    高强度守城白刃战,足以短时内迅速积累胆气和经验,哪怕是没上过战场的白丁,哪怕经历过一天守城的肉搏,其所获得经验和胆量,远比阵战野战的成长性更为可观。

    守城战无疑是弱势和守方最占优势的战场,相反,野战、阵战,单兵格杀往往拼的是技能、经验和体力,其他战场之外的因素,也左右了战斗发展,而新兵野战往往一无是处,反而成为被老卒猎杀的对象。

    由于城墙极大削弱了进攻方的战力、体能和意志力,冷兵器攻城几乎是唯一一项与经验、格杀没有太大关联的军事项目。

    无论是经验多么丰富,格斗技能如何出色的老兵,只要投入攻城,都是去送死。攻城的惨烈几乎是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阵亡率,即便是新兵,往往也有比野战更高的杀人机会和致死率。

    毕竟冷兵器肉搏,攻城的一方往往死伤最为惨烈,交换比一比二是最基本的代价,往往甚至达到一比三、一比四的高伤亡比。

    战线在战鼓声中盘铺开,叛军出动了塔车、临车、冲车、云梯车数十座,投入攻打三门的步军达到三万,弓弩手两万六,南门仍是叛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借助弓弩掩护,叛军推着云梯车最先冲到城下,云梯车顶部挂有两个铜钩,当云梯升上城墙靠上城墙的一刹那,铜钩砸在女墙上,顺势放倒勾住女墙内侧,如此便不容易被守城军用叉子给推到折断,即便如此,百里燕仍旧准备了大量松油和酒精装填的陶瓷管,严令战卒集中投掷,优先焚烧一切攻城战具的底座。

    叛军第一波攻击登城之际,临车被推到城南外三十步的距离,高达十丈的临车居高临下,落差达到了七丈,相当于站在一楼,仰望六层的小区住宅。

    对于箭矢而言,朝天放箭的动能、势能受到重力影响,高度越高,其杀伤力越低,杀伤力与高度成反比,普通射程只有几十步的轻弓,对五十步外,高度落差达到七丈的高台还击,几乎没有太多的杀伤力。

    这让百里燕意识到,想要以弓弩手攻击临车平台上的叛军弓弩手,将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